“诚”即诚信诚挚,主要是指行为主体真心实意最本质的品德修养;“信”即个人信用信赖,主要是指行为主体“内诚”的集中体现。“诚”更多的指“内诚我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己”。“诚”与“信”一组成,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备深刻内涵的词,其主要含义指诚信无欺,注重个人信用。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准备了7个古时候有关诚信的故事,期待可以更好的帮助你了解什么是诚信。
狼来了的故事1
《伊索寓言》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放牧的孩子天天都急着它的一片羊群到村边去放养。可是他有一个坏习惯,便是爱撒谎。
有一天,他觉得很无聊,他便朝着山脚下种地的人们大声叫:“狼来了!狼来了!”大家听见叫喊声赶忙往山上跑,农民们上气不接下气地赶来山里一看,连狼的身影都没有!放牧的孩子开怀大笑:“真有意思,我就是逗大家玩得!”农民们气愤离开了。
第二天,放牧小孩子故技重演,农民们又冲过来帮他打狼,但还是没见到狼的身影。放牧小孩笑得腰直不起来:“嘿嘿!你们又被忽悠了!”第三天,放牧小孩子又骗了大家,人们对于放牧小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撒谎十分生气,此后我再也不信任他的话了。
之后,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牧小孩子冲着山脚下拼了命叫喊:“狼来了,狼真的来了”,但人们觉得他又在撒谎,也没有理会他。结论,他的羊全被狼吃光了。
放牧小孩子由于数次说谎而失去大家对他的信任,从而造成了严重后果,狼来了的故事告诫我们撒谎是一种错误做法,它不仅不尊重人,也会让别人丧失对自身的信赖。说谎百害而无一利,诚信友善才是王道。一个不具有诚信素养的人,最终只会落了个害人不浅害已的结局。
孟信不售病牛2
古时候,有一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免去了官衔之后,家境贫寒,就连吃的食物都没了。一天,家人趁孟信出门把家仅存的一头病牛卖出去,换得粮食作物。
孟信回家以后发觉病牛被卖出去,便把家人打了一顿,还要去把病牛拿了回家,他对于买家说是病牛,没有什么用处了,这种病牛不可以卖你。
孟信不售病牛的事情迅速流传开来,连皇帝都得知了。皇上觉得孟信是一个诚信友善的人,马上命人召他入京,封他做了官。孟信直至年迈才凯旋归来。
孟信不会因家境贫困而卖病牛,因其诚信友善获得了皇上的赏识,入宫做官,进而踏出贫困的窘境。正因如此,仅有诚信友善才可以在困境时得到朋友的帮助。一个人只有正直诚实、诚实守信,才可以获得他人对你的信任,;仅有守信用、守忠信,才能形成自己的信誉度;仅有诚信友善才可以在困境时得到朋友的帮助。
魏文侯的诚信故事3
东汉情况下三国魏国第一个君主叫魏文侯,有一次,他与管理方法树林的人约定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树林捕猎整训。到次日,下向后举办了宴席,魏文侯提前准备宴席一结束便去捕猎整训,可谁知宴席完成后,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雨看不到停反倒纷纷扬扬了。
魏文侯看一下天色逐渐说:“捕猎整训是不成了,但是也要告知这位管理方法树林的人。”群臣中有一个毛遂自荐的人说:“哪好,我赶紧去。”魏文侯门把一摆,说:“慢,要告诉也要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和人家合同约定的,现如今爽约,我想亲身向别人致歉才可以。”
魏文侯在这件对他而言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遵守承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会得到百姓的认同与拥戴,才最终使国家繁荣昌盛,作为一代君王均可以如此诚信友善,作为普通人的你我也应当以诚待人,诚信做事。
季布“一诺千金”4
秦未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格直爽,一向信守诺言,信誉度非常高,只要她同意的事情,都一定要念头办得到,不少人都与他交下。
楚汉之争时,季布是项羽的属下,曾几回建言献策,使刘邦的部队吃完败战,汉高祖当了皇帝后,想到这件事情,就气恨万分,一声令下追捕季布。那时候仰慕季布为人正直的人们,都是在暗中保护他。
没多久,季布通过化妆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产帮佣。周家明知道这个人是季布,仍收容他,之后,周家又到了洛阳市来找汉高祖的老友汝阴候夏候婴讲情。汉高祖在夏候婴的怂恿下注销对季布的通辑令,还封季布进行了土郎中,不久又改成河东区刺史。
因诚信有信电话,季布在面对挫折时,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也因为诚信有信电话,季布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友谊和重视。假如生活中我们,因贪图一时的便宜而失信者于他人,在短期内是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但是这终究不是哪些长久之计,长时间言而无信,最终总是会因小失大,还会毁了自己的信誉度。
查道吃枣子留钱5
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佣人探望远方亲朋好友。到了中午,两人都肚子饿了,可道路上并没有饭铺,该怎么办呢?佣人可以先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过来吃。查道说:“那如何能呢?这种礼品既然是送出去,就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应该守信用,怎能偷食呢?”结论两个人只能饿肚子继续出发。
突然之间,道旁出现一个枣园。酸枣树上布满了熟透了的大枣。查道和佣人当时已经饿到心慌,便停住。查道叫佣人去树枝采些大枣过来吃。
两个人吃了枣,查道取出一串钱,放在采过大枣的树枝。查道认真地说:“讲诚实守信是人应该有的社会道德,尽管枣主人家没有在,都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完人家大枣,就应当出钱。”
诚实守信,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存有。诚信友善也并不仅仅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上才能体现出来,如同查道那样,仅仅吃一点枣这种小事,即便枣主人不在也没有他人见到,仍然钱给枣主人家留有,一样展现了查道的诚信之法。
商鞅变法立木为信6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变法维新。当初处在战事经常、人人自危之时,为了能树立威信,促进改革,商鞅变法一声令下在都城南区门口立一根三丈长木材,并公然许下诺言:谁能够把这一根木材搬至南门,悬赏金十两。
看热闹的人不敢相信这般轻轻松松的事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赐予,最终结果没有人肯下手一试。因此,商鞅变法将悬赏金提升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来将木材扛到北门。商鞅变法马上赏他五十金。
商鞅变法立木为信这一做法,使他在老百姓心里树立起非常高的微信,同时也为变法维新在秦朝成功营销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旧法使秦朝日渐富强。商鞅变法的诚信使秦朝变强大,最后统一了我国。由此可见,“诚实守信”对于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烽火戏诸侯7
汉和帝有一个爱妃叫褒姒,为博得她的一笑,汉和帝一声令下在国都周边20余个敌楼上面起狼烟——烽火是边疆报警的数据信号,只会在外敌需召诸候来紧急救援的时候才会引燃。
效果诸侯国们看到狼烟,带领兵将们匆匆忙忙赶来,搞明白这也是君主为博妻一笑的伎俩之后又转身离去。褒姒见到平日威仪如雷贯耳诸侯国们不知所措的模样,总算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巨资攻周,幽王狼烟重燃而诸侯国没到——谁也不愿重上第二次当上。结论幽王被迫自尽而褒姒也被俘虏。
昏庸无能的汉和帝只求博美犬人一笑而失信者于众诸侯国,最后落个妻离子散,由此可见诚实守信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人无信而不立,人一旦失去诚实守信,也会成为生活中的输者,终究会被这社会淘汰出局。
(由来:文明行为延庆县)
制片主任:杨秀初
审 核:廖万蓉
校 对:姚 洋
编 辑:肖 坤
诚信故事寓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