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习俗

寒露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令,意味着温度进一步下降,天气逐渐严寒。在寒露期内,很多地区进入到了秋末冬初的时节。那样,寒露时节有什么习俗?下面跟随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寒露的习俗

寒露的习俗

1、赏红叶:

寒露时节,好多地方有赏红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得是这季节。赏红枫叶这个“赏”字至关重要,有别于坐到窗户上或是来到街道社区上看看叶片也就罢了,可得亲临其境方可品位其妙。

2、吃芝麻:

寒露到,气温由清凉转为严寒。依据中医学“春夏养阳,春夏养阳”养生调理基础理论,这时候大家应滋阴防燥、润肺止咳温胃。因此,民俗也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3、黄菊花茶:

一年四季都是有适宜它文化气质的花朵。寒露来临阴历九月又被称为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部分春夏季盛开的花不一样,菊花是反季的花朵,越发霜寒露重,越发开的鲜丽。寒露三候里的“菊始黄华”,指的是恰好是黄菊花这时广泛对外开放。

4、秋钓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一带,大家除开赏菊花,也有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还有“秋钓边”这样的说法。其含义便是,一到寒露时节,温度快速下降,水底处太阳光已无法晒透,鱼群便同时向水的温度相对较高的浅水游过去,也就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5、觅秋茶:

凉气露冷,立秋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是最佳,每一年寒露的前三天与后四天所采之茶,此谓正秋茶。茶分春秋季,饮茶但可以不区分时间和地点。寒露已经过了,新式茶以上。

寒露时节怎么养生

1、衣着别露脚:古话有“寒露身不露,寒露脚不漏”这样的说法,指的是寒露后,气温由清凉变为严寒,“秋冻”的日子已结束,防冻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天病的发生,特别要注意足部的防寒保暖。

2、早睡早起不熬夜:中医讲,健康的作息习惯性有益滋阴,由于休息不好非常容易消耗阴血。因而,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中。

3、心态莫焦虑情绪: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降低,此外,深秋季节,蔓草槁枯,寒风萧瑟,大家非常容易心情低落,有些人甚至发生周期性抑郁症。中医讲,易发怒、情绪不稳定、抑郁情绪都是会焦虑不安,对滋阴不好。这时要懂得隐匿情绪,在出现焦虑不安、兴奋、抑郁症时,懂得及时纠正。

寒露的习俗

寒露时节俗话

1、吃完寒露饭,短衣汉罕见。

2、寒露时节每个人忙,种麦采花打豆场。

3、寒露到霜降,种麦就惊慌。

4、立秋早,霜降迟,寒露种麦好时节。

5、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6、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小暑两侧豆,重阳节两侧麦。

7、白露谷,寒露豆。

8、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立秋后。

9、黄豆寒露使镰钩,红薯等到霜降收。

10、黄豆寒露动镰钩,骑上霜降收山芋。

11、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12、棉怕八月连阴天,稻怕寒露一朝霜。

总的来说,寒露时节的习俗有赏红叶、吃芝麻、喝菊花茶、秋钓边、觅秋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