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热搜
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可以提供7克左右的蛋白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方便。煮鸡蛋是一项技术活动。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会把鸡蛋煮碎和变绿。各种“翻车”事件并不少见。
最近,一个健康项目说,如果鸡蛋煮超过10分钟,蛋黄可能会变绿,而变绿的蛋黄是有毒的,这会增加吃后患癌症的风险。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煮了很久的鸡蛋蛋黄会变绿?
鸡蛋中的蛋白质富含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加热后会产生硫化氢。同时,蛋黄还含有矿物质铁,硫化氢与铁反应,产生硫化亚铁,硫化亚铁的颜色为绿色。这种反应将在高温下继续进行,硫化亚铁将继续聚集在蛋黄表面。因此,鸡蛋煮得越长,蛋黄表面的灰绿色成分就越多。
至于癌症,它实际上并不可靠。虽然硫化氢与结肠癌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但煮鸡蛋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会迅速转化为硫化铁,因此硫化氢不会在鸡蛋中积累,硫化铁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化合物,不会诱发癌症。
因此,蛋黄变绿,顶多会影响其“颜值”,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许多人喜欢吃“松散的鸡蛋”,也就是说,他们只把鸡蛋煮到三成熟,蛋黄基本上还处于液体状态。从味道和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这种煮鸡蛋可能更有吸引力,但从安全和营养的角度来看,建议你吃完全煮熟的鸡蛋。这是因为鸡蛋是一种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沙门氏菌。
那么,怎样才能煮出“满分”鸡蛋呢?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做并不难。
第一步是将鸡蛋洗净,冷水放入锅中;第二步是盖上锅盖,开火,煮沸后开始计时3分钟;第三步,3分钟后关火,不要打开盖子,炖5分钟。用这种方式煮熟的鸡蛋不仅煮熟了,而且蛋黄也不会变绿。(资料来源:科学谣言反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