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旅游消费陷阱:旅游附加费
简介:由于旅游业实际经营中的行业习惯,在某些目的地线路产品中,对特定人群收取一定的附加费。例如,澳大利亚的旅游产品将对老年人、夫妇和特定客户来源地区的人收取额外的团体费。
揭示旅游消费陷阱:旅游附加费
揭示旅游消费陷阱
先天和后天的消费陷阱
与其他零售领域不同,旅游业一般采用先付费后消费的经营模式。游客的消费心理不同于实体商品的消费。消费者在消费前对旅游产品的理解只能来自旅行社的单方面介绍。此外,为了吸引游客注册,许多旅行社往往夸大其词,客观上容易导致消费预期与实际消费之间的差距,往往容易导致旅游投诉的集中爆发;此外,旅游消费属于体验式消费,每一位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主观感受都不一样,也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投诉。
除了旅游业消费特征形成的先天陷阱外,中国旅游业的不规范经营也是行业从业者人为设置的陷阱。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分散、混乱、不良的情况,旅游企业长期保持价格战等低水平竞争。所谓的“黑车和黑导游”、“零团费、负团费”几乎成为旅游业消费陷阱的代名词。
据旅行社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市场上一些低价产品的本质是旅行社之间的不良竞争,盲目打价格战造成的不良后果。旅行社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价格吸引游客注册,团队的利润需要依靠游客的购物来弥补,导致破坏市场秩序的不良现象,如“黑车、零负团费”。
面对面观察旅游消费陷阱
关于旅游消费陷阱,除了上述低成本路线产品、黑车黑店等传统现象外,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许多旅游消费陷阱更加隐蔽和模糊。记者走访了许多旅游业人士,为您揭示了一些当前容易遇到的消费陷阱。
1、境外自费项目
由于旅游业的价格竞争,许多旅行社以低价吸引顾客,以吸引消费者。客人参加团体的费用不能给旅行社带来正常的利润,只能采用当地接待费用较低的方式。为了保证利润,当地的地接社别无选择,只能强迫客人参与自筹项目,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旅行社表示,去年实施的新旅行社管理条例出台后,严禁强制客人出国参与自费项目。虽然这种现象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
2、旅游附加费
由于旅游业实际经营中的行业习惯,在某些目的地线路产品中,对特定人群收取一定的附加费。例如,澳大利亚旅游产品将对老年人、夫妻和特定客户来源地区的人收取额外的团费;一些旅游产品将向教师、律师和其他特殊行业的从业者收取额外费用。例如,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常规连接产品的低价线路上,额外费用最多可达2500元。
3、海景房不看海
说到海景房,许多人可以看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愉快场景。然而,在201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有许多关于海景房看不见大海的投诉。投诉的主要对象是酒店宣传的海景房不是面向大海,而是从某个角度看大海。随着中国游客度假休闲意识的逐渐成熟,关注旅游体验质量的消费陷阱越来越突出。
4、巴黎酒店不是巴黎酒店
这也是许多旅行社欺骗游客的一个常见技巧。它不仅在吸引游客的介绍或语言中注明了在巴黎的酒店,而且还没有注明酒店的实际位置是在巴黎市区还是郊区。当客人入住酒店时,他们发现酒店距离巴黎市区几十公里,相当于在北京入住北京酒店和怀柔山度假村的区别。
5、拼团甩团
许多游客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很明显,他们在旅行社A注册参加旅游团,但直到他们分发旅游团,他们才发现他们参加的旅游团是旅行社B的旅游团。原因是一些旅行社无法组建一个团体,因为接受注册的消费者太少。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将这些已注册的消费者转移给其他旅行社,其他旅行社负责领导该团体。
6、准星级酒店不是星级酒店
在众多旅游广告的口号中,类似于“全程准五星级”或“相当于五星级”酒店的说法比比皆是。事实上,这是一个不良商家发现大众游客不熟悉旅游业的标准和规范,以模糊的表达欺骗消费者。在我国酒店行业标准中,没有准星级标准;消费者在注册前应要求旅行社明确说明这一问题,并观察酒店是否在显眼位置悬挂标有几颗星星的星级标志。另外,在国际酒店领域,星级标志并没有悬挂在显眼的位置,酒店品牌本身就代表着相应的星级标准。
7、烧高香
当你外出时,看到佛陀和佛陀是许多游客的普遍心理;一些非法企业对此感兴趣。利用消费者对宗教场所的敬畏和信任,首先鼓励游客敬香,然后给他们算卦,吹嘘自己的“法力”,然后推测游客或家人很快就会遇到重大灾难,他们必须花钱寻求上帝的祝福。事实上,这些迷信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也不是正规的宗教场所,游客也不相信。
8、定点购物
旅游的六个要素是“食品、住房、旅游、购物和娱乐”,购物本身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中国游客习惯于在旅游过程中为亲友购买当地特色菜。然而,许多购物陷阱也伤害了许多游客。骗人的伎俩大多是以次充好,以假冒伪劣,以低价吸引游客。游客不应该被一些热情的话语所蒙蔽,尤其是一些村民设置的骗局,以免上当受骗。另外,购物时要求购物发票,一旦发生纠纷,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