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史》的记载,明穆宗名朱载龙(hou),令人尴尬的是,后世有学者指出,《明史》的作者其实是个乌龙。明穆宗的本名不是朱载龙,而是朱载龙(jì),《明实录》明确记载,“上命皇第三子名载,第四子名载”。
明朝最低调的皇帝在位仅六年,却赚回了全世界一半的白银。
明朝建国近300年,包括南明四位皇帝在内的20位皇帝。虽然这些皇帝在位时间不同,但他们的气质也不同。
但绝大多数都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只有明穆宗朱载坖这是一个例外,可以说是最低调、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
朱载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根据《明史》的记载,明穆宗的名字是朱载龙(hou)。
令人尴尬的是,后世有学者指出,《明史》的作者其实是个乌龙。明穆宗的本名不是朱载龙,而是朱载龙(jì),《明实录》明确记载,“上命皇第三子名载,第四子名载”。
朱载龙确实有自己的人,真正的朱载龙也是明朝的宗室,是衡王府分支的齐东王。
朱载是明世宗朱厚夫(嘉靖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他没有存在感,可以说是自带天赋。
他的生母杜康妃不是嘉靖皇帝最喜欢的妃子。他也被父亲忽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宫殿里的存在感很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相信“二龙不能见面”,对朱载龙漠不关心。
作为第三个儿子,朱载守不可能继任大统。然而,嘉靖皇帝的长子朱载基出生不到两个月就早逝了。第二个儿子朱载守两年后死于王子,只有20岁。
朱载死后,朱载应该按顺序被列为新王子。然而,由于嘉靖皇帝不喜欢他,迷信“二龙不见面”,他拒绝登记新储君。
由于嘉靖皇帝希望四子景王朱载深继承他的王位,朝廷中出现了以严松为首的支持派和徐阶为首的支持派。朱载深依靠皇帝的溺爱和内阁首辅严松的支持,被许多人视为储君的最佳人选。
为了避免成为支持者的目标,朱载守多年来一直过着颤抖而谨慎的生活。这也使他逐渐形成了沉默、胆怯和恐惧的性格,即使在登基后,他仍然不能变得自信和专横。
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当嘉靖皇帝准备正式登记朱载深为王子时,朱载深突然死亡。
朱成为下一任皇帝已经成为事实。即使嘉靖皇帝不再愿意,他最终也会把王位传给他唯一的儿子和第三个孩子。第二年,世宗去世,裕王朱成即位,改元隆庆,历史上被称为明穆宗。
太子朱载福去世已经十七年了,朱载福也做了十七年的缩头乌龟。这也让他即使当了皇帝,也没有天子的霸气,对朝臣很宽容,很迁就。
新阁臣张居正与高拱不和,内阁臣关系紧张,党争日益激烈。
在朝议期间,大臣们经常因为某件事互相攻击,朱载守总是一言不发。大臣们吵架后,他们宣布退出朝廷。
这也让想让皇帝出面调解的张居正和高拱非常失望。渐渐地,朝臣们把朱载守视为寺庙里的泥胎神像。即使争论激烈,他们也不会寻求皇帝的调整。
这样,朱载的重要性就越来越低,成为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
虽然朱载守存在感很低,但他并不是尸餐素位的皇帝,也没有胡作非为。相反,他仍然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君主。
继位后不久,朱就开始实施新政,历史上被称为“隆庆新政”。这项新政策不仅有一些常规操作,如“减税减赋”、“革弊施新”,还有一系列对外贸易规定。
在张居正和高拱的建议下,朱与蒙古议和,与蒙古首领我答汗达成和平协议,稳定北方局势,历史上称为隆庆和议。
这次合议不仅让明朝没有后顾之忧,还开辟了11个边境贸易场所,允许蒙古人与明朝进行贸易。这不仅让人们安居乐业,节省了大量的军事开支,也在这里的贸易中赚了很多钱。
此后,朱载守废除了海禁,允许民间商人与日本和东南亚做生意。他还下令将福建漳州福月港(今福建海澄)作为海外贸易港口,设立督察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和征税。历史上被称为“隆庆开关”。
如果说隆庆议和让明朝无后顾之忧,那么隆庆开关真的为明朝赚了不少钱。
隆庆开关促进了民间海外贸易的繁荣,激活了明朝经济。民间商人向海外销售生丝、棉织品、瓷器、香料、丝绸、糖、小麦、沉香木、樟脑、陶瓷、茶、铁等产品。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千帆竞渡,百船争流”的盛况,一度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
中国产品受到世界各国市场的欢迎。当时世界各国缺乏满足明代市场需求的商品,只好用白银支付。因此,欧美国家在美国开采的白银像流水一样流入中国。
据史料记载,朱载在位六年来,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超过3.5亿。如果加上其他渠道流入中国的白银,明朝几乎占世界白银总量的一半。
隆庆开关对明朝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这些白银上,当时明朝也开始走下坡路。隆庆开关使这个成立近200年的古代帝国焕发出活力,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之后,张居正实施了改革和“万历三大征”,有了经济基础。也扭转了嘉靖衰落混乱的局面,使国情再次振兴。
朱死后,这种积极的态势继续保持,直到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正是因为这16年的发展,明朝才扭转了衰退,持续了70多年。
不幸的是,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后,隆庆开关被废除,海禁政策更加严格,走上了闭关锁国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