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节,我国传统民俗节日,日周期是农历二月初二,但是当时的日期要在农历二月初一,伴随着人类的历史演变,改成二月初二。那样中和节的来历是什么呢?
中和节的来历是什么
1、阴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兴于长安,起源于贞元之时,首倡者是唐德宗李适。在平息了朱泚、李希烈叛变以后,唐德宗年号“贞元”。在他看来,三月有“上巳节”,九月有“九九重阳节”,而二月恰好是气温由寒回暖、春回大地、农活逐渐之时,却没有一个节日,确实不合情理,于是便征询丞相李泌的建议。
2、李泌为京兆(今西安市)人,历仕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声望非常高,他感觉德宗常说颇有道理,为此他提议:废止过去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天)为节的旧制,改贞元五年(790)二月一日为“中和节”;这一天,皇上要赐宴臣子,并赐予她们刀、尺,表明裁度:文武百官要献农书,表明务本;民俗得用青色包装袋装满了谷类及瓜果蔬菜种粒,相互之间赠予亲朋好友;村社住户要酿造宜春市酒来祭拜勾芒神(五行神里的木神),以祷告大丰收等。
3、德宗听完十分高兴,彻底采纳了李泌的建议,马上出台了一道谕旨,以贞元五年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同时规定,每一年此日给官员们放假一天。唐朝宴席都少不了作诗乐舞,中和节宴亦复这般。德宗李适喜爱写诗,在中和节武汉宴上,皇上赐御制诗,文武百官奉和是不可缺少的综艺节目。
有关中和节的来历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就介绍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