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在历史上有着龙壁之城的美誉,保存至今大型龙壁也有13座之众。
主要包括一龙壁八座,三龙壁一座,五龙壁三座,九龙壁一座。传说故事还有一座七龙琉璃壁,但早就荡然。也有一些小型的龙壁散落着县镇街肆,多已毁废。这种黄、绿、蓝、紫、黑、白、赭、褐等五光十色的琉璃龙壁,造型风格既出同宗,也不类同,加工工艺精湛、气宇不凡,为大同市这处历史文化城市画龙点睛,使其更加五彩缤纷,今日为大家讲述在其中最为著名的九龙壁。
现有的大同龙壁皆建于王爷府、寺庙和文庙门口。建于王爷府门口,盖得其影响力崇敬之义。《辞海》云:龙者,君也。“易乾”曰:“飞龙在天”,世谓君王御极曰巨龙;建于寺院门口,盖得其护法神神之意。佛书中说,天龙八部是佛教八大护法神,天龙八部众以日众合龙众最为关键,故通称天龙八部;建于文庙门口,盖取士子腾举之义,世有风声水起则变成龙界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同市龙壁中最壮阔和知名是指九龙壁。九龙壁坐落于大同古城内和阳街(大东街)南端,是明第一代王朱桂修建官邸(代王府)门外的照壁。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为代王,第二年就藩大同市。代王府是通过辽代国子监改建的。在崇祯皇帝末期(1644),王爷府“亡于兵火”,被付之一炬时,因龙壁与王爷府隔街而独立存在,故没被祸及,可免于磨难,碰巧遗址了下去。
九龙壁坐东朝西,为单层五彩琉璃照壁。龙壁长45.50米,高8米,厚2.09米。在我国现存的三座九龙壁中,是建筑年代最开始、总建筑面积较大、富有艺术之美的一座。此外二座于北京,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园,建于乾隆皇帝早期,一座在故宫皇极门口,建于乾隆后期,其建设规模更低于前面一种。大同市九龙壁较北海市九龙壁要又高又大三倍,时长早350年。
九龙壁的建筑构造,全部采用湖蓝色、绿、正黄、淡黄、紫、黑、白、赭、褐等色琉璃预制构件拼砌成的。全壁一共有426块琉璃预制构件,每一块预制构件空心,由木橡斜着越过,形成一总体。这使得每一块预制构件不仅不会砌歪,都不会坍塌。
全部龙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壁座为耐功(叠涩)座,壁座束身镶有两个琉璃兽,由75块琉璃件组成。第一层是麟麟、狮、虎、鹿、天马、狡貌等塑像;第二层是中小型行龙。这种琉璃兽形姿态各异、惟妙惟肖。
壁身由正黄、淡黄、褐、紫、赭等色九条巨龙构成,其基板的下部是浅绿色海水急流,波澜壮阔;上端是湛蓝的天和红色的云影。九条龙之间采用云影、浪涛、悬崖间隔或相接,五彩斑斓、极为壮观。边界层均采用高浮雕制作,使每条龙、海浪、云影、悬崖等都一一生硬于龙壁以上,富有层次感。
这九条龙或巨口大好戏珠,或伸爪抱珠,或蜿蜒索绕,或翻云倒海,或神色凶狠,或刚直温文尔雅。这些体形遒劲、色彩艳丽、惟妙惟肖、神情感人至深。
龙壁的东侧是旭日广源,西面是明月万里晴空的花纹,并衬有王磊、悬崖、海面、海浪,及其云影等纹样。
壁顶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棋62组,支撑琉璃瓦壁顶。瓦顶部是单檐五脊,正脊两侧是浮雕图案双层花瓣儿花朵及其飞龙等。脊上饯兽、蝙吻、脊兽、龙兽齐全,雕刻手法细致惟妙惟肖。
壁前建了一条长34.90米,宽4.38米,深0.80米倒影池,由石栏紧紧围绕。中间有一石拱桥超越。池物品两边各置一领头,供池里灌水或汲水用。满塘的碧海,当微风拂过,河面泛起层层涟漪,此刻,再看一遍倒影于水中的九条巨条,真好像翘首奋爪遨游水里,或翻滚于碧水蓝天中间,显得更加大气磅礴、高大雄伟。代王府修建照壁时,为什么选择有九条龙的照壁?
这其实关键在于君王们对龙钦佩时代的产物。代王觉得自己是地道的龙子龙孙,仅有以龙做为代表,方可彰显自己的高贵,只不过是用的都是四爪龙,而没用代表帝王的五爪龙而已。代王朱桂的智囊们根据一套“易懂”的基本原理,做为修建九龙照壁时的指导思想。这一点在光绪帝丁西科拔贡秀才陕西省县官口口口的《九龙壁池重新修碑》之中更是以“考之经史:象君德曰巨龙,修臣节日从(潜)龙,殆以龙为尊而尊也”的视角,涉及到了易懂坤卦内容。这坤卦表现出了:三千大道刚劲,运作循环往复,永不止息。谦谦君子应效仿三千大道,自立自强,着眼于不断进取。即《易经》讲的“系统,君子自强不息”。
九龙壁经过600年会被保留下来,并不断得到检修,甚至民俗人员自觉的筹资开展用心维护保养,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那时候民俗传扬着该龙壁的龙是飞龙,是可以灵验的真龙天子。大同地区旱灾,常闹早灾,大家便向龙壁的牛祷告祭拜,然后进行洗龙。传奇十分很灵,出不来三天就可雨天。这事,古北平市人孙捷三在乾隆皇帝五十六年(1791)秋编写的《九龙壁记》墓碑记叙的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