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称“鄂”,省会城市武汉市,与湖南相匹配,湖北因坐落于洪泽湖往北,故称湖北省。湖北省连安徽省,南临江西、湖南省,北连重庆市,大西北与陕西为友,北连河南省。各省历史历史文化悠久,春秋时期的燕国在过去的800多年来的历史中,造就了湖湘文化。截止到2016年,湖北辖1个副省级城市(武汉),11个地级市,3个直管市。在其中,就阳新县而言,人口数量超110万,本名兴国县,因和江西省份的兴国县同名而更名!
一
最先,阳新县归属于湖北省黄石市。在地理位置上,阳新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龙洲湾,幕阜山脉锦东庭园,南与江西交界,有着“湖湘门户网”的美称。阳新历史久远,区位优越,资源比较丰富,环境优越。历户下雉、永兴、兴国、富川县等,有“百湖之县”“鱼米乡”之美称。早就在夏朝时期,炎帝将天下划分成古九州,今湖北阳新县一带属古荆州市的范围之内。春秋时期,该地属燕国。
二
公元221年,始皇帝剪灭六国,创建秦代。在郡县制度下,今鄂州市阳新县一带属南郡。公元201年,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南郡开设下雉县,属江夏郡。从而,对该地域而言,建县历史已经超过了2200年了,也就是建县历史非常悠久。三国这一历史环节,吴国析下雉县开设阳新县,以县治阳辛而出名。南朝齐阶段,阳新县属武昌区郡。南朝陈阶段,析阳新县开设永兴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阳新为富川县,后改富川县为永兴,时县的在武昌区、永兴两县境内。
三
唐朝建立后,今阳新县一带在鄂州市武昌区、永兴两县境内。宋朝崇宁年间(1103年),该地属江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今阳新县一带归属于兴国路总管府,属江西行省,领三县(永兴、大冶、通山)。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章改兴国路为兴国府,属湖广行省。明嘉靖九年四月(1376年),降兴国府为兴国州,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省永兴以州治,领通山、大冶2县。属武昌府。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起,兴国州不会再领县,属武昌府。
四
最终,1912年,也就是清朝灭亡后,改兴国州为兴国县,隶湖北汉阳道。1914年,湖北兴国县因为跟江西省兴国县同名,因此前面一种改名为阳新县。从而,对该地域而言,以前的地名以“国”取名,名称早上起非常霸气。1965年7月,阳新县属咸宁地区。1997年,阳新县划入湖北省黄石市。现如今,阳新县物品横距76.5公里,南北方纵距71.5公里,占地面积278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大约为111数万人。
文/情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