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里的“大哥”,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对此颗非常大的星体心生畏惧,那样木星多么恐怖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将其归咎于一个字–“大”,没错,木星实在太大了,下图为八大行星的实际占比,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木星体积和木星好像差不太多,可是木星却是一个“虚大胖子”,它相对密度仅是每立方厘米0.687克,换句话说,如果将木星全部放在水里,那样它将会浮在水面上。比较之下,木星密度却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326克,因而大家可以看到,木星的品质远远超过木星。
实际上,木星的品质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即使把太阳系中的某些七颗行星的品质加在一起,都没有木星品质的一半。爱因斯坦告诫我们,吸引力的大小与产品质量是正比例关系,这也就意味着,木星有着太阳系中其他星体难以企及吸引力,而木星真正意义上的恐怖之处也就在于此。
一般认为,木星的吸引力是地球上的绿色长城,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地球上被小天体撞击风险,因而木星有着“守护神”这个称号。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表现是出现于1994年的“陨星撞木事情”。
在这一年里,一颗名叫“苏梅克-列维九号”的陨星(Shoemaker-Levy 9)奔向太阳系里侧而成,当它们接近木星时,木星展示了自己可怕的整体实力,在木星强劲引的作用下,“苏梅克-列维九号”迅速被撕裂成21块残片,并最后被木星吞食。
依据估计,在这次“陨星撞木事情”中,总其释放出等同于40万亿吨TNT爆燃所产生的能量,即便强悍如木星,又被打出深深地“伤疤”。
(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苏梅克-列维九号”的碎渣在木星上所留下的“疤痕”)
不难看出,木星确实配的上“守护神”这个称呼,但是有科学家却强调,其实对于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来讲,木星即是“守护神”,也是“毁灭者”。比如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科学家鲍比.G.马斯登(Brian G. Marsden)认为,木星在有的时候会饰演“毁灭者”的人物角色。
他强调,在1770年时,一颗名叫“莱克塞尔”(Lexell)极大的陨星从距离地球大概160万多公里处快速划过(注:这个距离已经非常危险了),但根据运动轨迹来判定,这枚陨星是三年前从太阳系外场而成,在通过木星附近时,木星的吸引力就将其迁移到一个新的路轨,使之直接向地球上挪动。对于此事马斯登都是这样评估的:“看上去就像是木星瞄上了地球上,但是最后打偏了。”
美国公开大学的科学家乔纳森.霍纳尔(Jonathan Horner)和梅赫.鲍比(Barrie Jones)更加是一语道破,她们强调,计算机语言的模拟数据显示,要是没有木星的出现,那样一些工作在柯伊伯带的小天体就不会向太阳系里侧挪动。
那对于这个说法,我们该如何对待呢?从“木星吸引力更改周边小天体的运行轨道”这一角度来说,这样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木星的引力作用下,这些本身会撞上了地球上的小天体会背离原先的轨道,因此木星也就成了“守护神”。
另一种情况乃是,这些原本不容易撞上了地球上的小天体,却有可能被木星吸引力影响了路轨而直接向地球上跑过来,比如在大概6600百万年,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上,此后结束了地球上恐龙世界,然而在这次事件中,要是没有木星引力的“协助”,这枚行星也就不会这般清晰地打中地球上。换句话说,对于当时地球上的生命来讲,木星就扮演着可怕的“毁灭者”人物角色。
能够看见,上述两种情况都是随机的,从理论上来讲,这二者的发生率应当是大概相同的。但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一些特定的情况,比如在上面提到的“陨星撞木事情”中,“苏梅克-列维九号”被木星的吸引力立即捕捉,不难想象是指,在过去几十亿年时间内,木星应当干了很多次同样的事,而这对于地球上来讲,木星这样的“个人行为”就显著减少了地球上被小天体撞击风险。
不难看出,尽管木星即是“守护神”,也是“毁灭者”,但是总的来说,木星或是饰演“守护神”这个角色情况下要多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球上恐龙世界,哺乳动物的老祖先一直被霸王龙抑制,而要是没有6600百万年的那颗行星,那样现在的地球上可能依旧是霸王龙的天下,因此可以说,站在人类的观点上来说,我们都要感激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