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喜欢用州起名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地名都用州来表示

这些地方古地名就带有“州”字,唐朝实行州县制,后来“州”作为地名被保留了下来.

zhōu ㄓㄡ

一些国家的行政区划单位。中国先秦时即有州的名称。传说禹治水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也有尧时天下分为12州之说。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7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东汉时,州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魏晋南北朝时沿用。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唐高祖又改郡为州。以后中国历朝不再设郡。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辽代诸州有节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别置节度使和刺史。金代的州隶属于路,分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3类,以节度使、防御使、刺史为长官。元代的州有的属于路,有的则属于省,即直隶州。

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州的长官也称知州。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

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设自治州,行政地位在省以下、县以上。

州是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在美国、瑞士和澳大利亚,宪法中列举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除此以外就是各州政府的权力;在加拿大和德国,中央和州这两级政府的权力都有宪法条文分别具体规定。在联邦制国家中,州的实际权力相差很大。美国由50个州组成。宪法规定,除国防、外交、外贸、高等司法、保安和州际商业调节等由联邦政府负责,其他所有权力由各州政府行使。瑞士有22个州,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以及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

中国喜欢用州起名

州和洲哪个做名字更好

后者吧,后者比前者的地域更宽广。、寓意更大一些、。洲,有水有川地大物博,水主财,川有地,高山流水很有含义用洲!浩州 好

浩:浩字的本义是指水势浩大,亦即常见词语浩瀚、浩浩之义。此外,浩字又有广大、广阔、远大之义。人名用浩字,主要取其广大、众多之义。

《说文解字》释云: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州:1、旧时行政区划名;2、民族自治行政区划名,在省级之下,县级之上。

《说文解字》释云: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诗》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畴也。各畴其土而生之。

浩表示盛大、广远、浩阔;州表示九州、神州、水中陆地,意义优美。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神州春浩荡寰海日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