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是用来保护房屋建筑、高大树木等预防遭雷击装置。制造的原理看似简单,但确实是人们极为重要的发明造就。
现如今,世界学术界认可:领导干部美国独立战争、美利坚建国三杰之一的富兰克林,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根避雷针。
那样,避雷针是富兰克林的发明吗?唐代一本奇书,揭开真正意义上的发明者,改变了大伙儿传统式认知能力。
一直以来,大家习惯性觉得,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在关于富兰克林的书中,总会有他解开雷电隐秘,制做避雷针的讲解。
1749年到1751年间,富兰克林认真观察了云、雷电、雷电的形成之后,于1752年进行了一项振动全球电力的纸鸢试验。
在美国费城雷电交加的一天,富兰克林运用纸鸢,把空气电获取到莱顿瓶中,使之电池充电,由此证明它的构想,即“雷电和静电感应的同一性”。
基于这一实验结论,及其顶尖接地导体充放电的物理变化,富兰克林给出了避雷针的设计构思。1752年,避雷针在意大利马利高校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大家习惯性把富兰克林做为避雷针的发明者。
但是,唐代一本奇书,却揭开真正意义上的发明者: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避雷针的,是一个中国人。
唐代有一个作家叫王叡,《全唐诗》含有它的七言绝句,却不是太知名,即“枨枨山响答琵笆,酒湿青莎肉饲鸦。落叶无音神去后,冥币灰出木绵花”,可能并不是学者,根本就不知道那么一号人物。
但王叡却读过一本叫《炙毂(gu)子》奇书,里边提到的一件事,就涉及避雷针。
原先,汉武帝时代,柏梁殿因雷电遭受火灾事故,《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十一月乙酉,柏梁灾”。重新修以后,汉武帝刘彻担忧还会发生雷灾,这时候一个法师提议,将一块鱼身外形的铜瓦放到层顶部,就能够防止雷电而引起的赤炎。
显而易见,这儿的“鱼身铜瓦”,本身就是避雷针的雏形。
假如说“鱼身铜瓦”过度简单,很难与当代避雷针一概而论得话,那么一个法国人的记述,佐证了中国先于富兰克林以前,就已广泛应用当代避雷针了。
1688年,法国的旅游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写了一本叫《中国新事》书本,在其中就提到了那么一个细节:
中国房脊两边,都有一个昂着的龙头,龙口吐出来曲折金属材料嘴巴,伸到天上,舌头相互连接一根细细铁丝,直达地底。
依照这一记述得知,一旦雷电打中房子,那电流量便会先触碰金属材料嘴巴,然后沿着细铁丝导进地底,从而减少雷电摧毁房屋建筑。
显而易见,和现代避雷针对比,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更重要的是,最少早就在1688年时,中国早已广泛应用当代避雷针了。
事实上,就算前面提到的汉代,很有可能并不是避雷针的第一次使用。在汉武帝刘彻以前,中国很有可能早已有避雷针的雏形了,只是没记述而已。
为什么中国人发明避雷针荣誉,反被富兰克林夺走?小编认为,二个缘故值得思考:一,富兰克林不但发明了避雷针,并且也提出了基础理论,这也是中国人比较严重缺乏的,中国人看重的是应用性;二,落伍便是原罪,欠缺主导权,因此中国古时候有许多发明造就,但却不被西方国家认同。
当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第一时,也许其他国家一些史籍在谈到避雷针时,便会浓墨重彩写上一笔:中国人发明了避雷针,采用了2000多年,富兰克林优化了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