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头是哪个地方的家乡话,对头代表什么意思

对头,在常规语境里常指冤家、仇人。对头的由来,也许都是这样:小动物争缠搏斗时,常常是头对头、角夹角,直至一方抵不住溃不成军,见到胜负才罢休;大家看到了解的生物例如牲畜等“势不两立”时那样较量,便制造出“对头”一词,来泛指冤家、仇人。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陆谦道:‘你二位也知宋江和县尉是对头。今奉着太尉钧旨,教把这十两黄金送于二位。望你2个领诺。无须渐行渐远,只就前边清静好去处,把宋江结果,就彼处讨纸回状,回家方便了。……’”施耐庵作品中的对头,便是冤家、仇人的意味。

在四川方言里,对头却和冤家、仇人无涉,乃至反其义而用之,表明认同、肯定、恰当等。沙汀《淘金记》七中:“‘我想,他对我一定恨很严重吧?’种族说,浮上一个恶意笑容,‘但是,我才慢慢无论他那一套!我的性格么,对头了,就需要我将牛仔裤子脱掉你穿也可以的,——骂,将我喷得倒吗?有时候犟起来,连我妈妈我就管不住这么多。——你?什么东西呢!……”《淘金记》十六中:“‘只需讲得对头,该我赔,我赔就行了!’”沙汀作品中的“对头了”,是互相认同;“对头”,是正确有理。

还有一个方言词:dòu头(亦可创作“斗头”),含意与对头一致,一般用于回应其他人疑惑。朋友相聚想起青春年少岁月,有些人说:那时候真的是年轻不懂事。边上的必定感同身受:对头,对头。又有人说:还觉得教师管严了。其余肯定要随声附和:斗头,斗头。对头也罢,斗头也罢,全是觉得前边的言语解决方案,表明一种肯定,一种认同。有时候,也会把斗头称作斗是。斗是并非“便是”的音变,反而是斗头的另一种说法。

对头、斗头在土话里表明认同、肯定、恰当等,或来源于上古时代的跪拜礼。远古无椅无凳,大家就地坐下时双膝跪地,屁股倚在脚跟上。古代人相遇不容易,碰面必需施礼,其中最为靠谱庄重是指跪拜礼:屁股提到挺直人体,再伏身往下手臂支撑,头相向而行前额碰地。仅有彼此之间亲密的人,才能行此叩拜豪礼,而施礼时彼此的脑袋又彼此之间相对性,从而制造出“对头”一词,表明因亲密而生认同、恰当、肯定等。头相对性,彼此之间磕,或许是两边互斗,说着玩的对头为斗头,也在意料之中。

虽说猜想,但从北、背二字好像也可以反证:北,背,均有反过来意,手指头不相对性,人体相向。即然头不对是“反”,那样“对头”乃是“同”;由同而起认同、恰当、肯定等,属语汇实际意义的稳定延伸。(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