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来历和风俗

秋分节气来源于秋分这一天刚好是秋天90天正中间,拥有“伯仲之间”颜色,所以叫做“秋分”;秋分的风俗有吃秋菜、粘雀子嘴、风筝、送秋牛、祭月等习俗。秋分节气是秋季第四个节气,时长于每年阳历的9月22-24日交节。

秋分节气的来历和风俗

秋分节气的“分”意味着昼夜等长的意味,这个节气与立春一样,秋分之时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相同。与此同时,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也有提到,秋分这一天刚好是秋天90天正中间,拥有“伯仲之间”的意味,所以叫做秋分。

秋分节气拥有吃秋菜的风俗,秋菜便是野苋菜,把与鱼肉一起做成秋汤服用;秋分这一天做美甲都是会吃汤圆,将汤团用嫩竹叉扦着放到田坎上,称为粘雀子嘴,以防雀子毁坏农作物;秋分客家文化小朋友喜欢风筝;秋分也有送秋牛、祭月的风俗。

秋分节气的气象变化

秋分节气到来后,阳光直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变化,北半球地图昼短夜长的情况日益凸显,在白天慢慢减短,黑叶逐渐拉长,而且昼夜温差大逐渐增加。秋分后北半球的温度逐渐逐渐下降,气温一天比一天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