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一。
韶关市总人口280多万,下辖3个区、5个县、2个县级市,共10个区县。
2020年,韶关市GDP达到1300多亿元。至于韶关市10个区县的区划,与广东省的区划调整是相互影响的。
元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然而,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汉代有一系列的区划,如13个州、15个唐朝和23个宋朝。
中国许多省份的名称起源于宋代,如京东路、广南东路、两浙路等。其中,广南东路基本上就是广东省的起源。
13世纪中期,北方元朝崛起后,西夏国、大金国、大理国、南宋等一系列政权在几十年内被淘汰。
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土王朝,随着领土的迅速扩张,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非常明显。
全国数百个州政府、数千个县、复杂的人口数据、耕地土质、作物产量等。,对于从游牧政权开始的元朝来说,一点经验都没有。
以各地的耕地为例。由于气候和地质结构的完全不同,各地的耕地分为沙地、黄土地、浇水地、梯田等10多种类型。每种耕地分为上、中、下。
各地作物品种差异很大,如大豆、高粱、水稻、小麦、玉米等,五谷杂粮的说法层出不穷。
即使是被称为“弓马娴熟”的元朝,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管理不了这么大的区域。至于唐朝的15条道路和宋朝的23条道路,各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最后,在宋朝23路的成熟经验中,元朝融合了金国银行尚书台的基本框架,经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推出了著名的省级银行制度。
元朝将全国分为湖广行省、江西行省、辽阳行省等10个行省。
当时,广东省还没有成立。广东东部划入江西省管理。
广东省中西部划入湖广行省管理。元朝各省辖各路,各路辖各州府,各州府辖各县,相当于四级区划。
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区划的基础,但并不完善,各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各省的面积划分太大。地方机构很粗糙,效率很低。元朝统治末期,行省区划名存实亡。
朱元璋成立于1368年。根据明朝的管理需要,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调整。
撤销道路一级区划,形成省、州、县三级区划。同时,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并立的格局。这些模式非常经典,一直用于清朝灭亡。
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迪统治期间,随着明朝的迁都,南北直隶和13个省的划分已经形成。
中国相当一部分省份的总体规划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建立的,如广东省,总体规划轮廓已经形成。
明朝统治时期,广东省辖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罗定直隶州等11个州府。
当时韶关市大部分县属于韶州府管理,韶州府属于广东十大府之一。
当时韶州府下辖曲江县、乐昌县、仁化县、乳源县、翁源县、英德县等地。
17世纪中期,清朝确立统治后,各省区划进一步调整。
最后,形成了清朝内陆18个省的区划。清朝统治时期,广东省的区划从11个州政府调整到13个州政府。
然而,韶州府的规划基本上没有改变。840年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如**战争、甲午战争等。
清朝一败再败,不得不开启割地补偿模式,同时开放了大量通商港。广东省地理位置很好,各国列强反复竞争,各自划定了势力范围
。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阶段。
当时,广东各地受到严重破坏,急需休养。转眼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形势的稳定,中国进入了战后重建、生产恢复和经济发展的阶段。
广东省设立了潮汕专区、北江专区等一系列专区。当时韶关市大部分县都属于北江专区管理。
北江区管辖范围很大,达到韶关县、曲江县、乐昌县、仁化县、南雄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佛冈县、从化县、清远县、英德县、阳山县、连南县、连山县、连山县、乳源县等17个县、县级市。
1951年,新丰县划入东江专区后,北江专区下辖1个县级市、15个县。
1952年北江专区撤销后,各县划入粤北行政区管理。
由于各行政区管辖的县太多,这是一个临时的区划。根据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交通和通信水平,管理起来非常困难。
因此,1956年,粤北行政区被撤销,设立了几个专区。韶关专区成立后,辖韶关县级市、曲江县、乐昌县、仁化县、清远县、英德县、阳山县、南雄县、始兴县、翁源县、连县、乳源县、从化县、佛冈县、连山县、新丰县、连南县、韶边县等地。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区划调整中,从化县分为佛山区、龙川县、连平县、河源县等地,进一步扩大了韶关区的管辖范围。
1963年,河源县、连平县、和平县、龙川县等4个县划入惠阳专区。同年,佛冈县重新划入韶关专区。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所有专区更名为地区后,韶关专区更名为韶关地区。
韶关县级市于1975年被提升为地级市,与韶关地区并立。
同时,曲江县划入韶关市管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地级市与地区并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河南省的洛阳、洛阳、辽宁省的沈阳、沈阳等。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开始持续发展。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中国许多省份下辖的地区已经改为地级市。
广东省各方面反应都很快,1983年,韶关地区被撤销,下辖各县,全部划入韶关地级市管理。
起初,韶关市辖3个区、12个县,共15个区县。
1988年以后,随着清远地级市的建立和韶关与广州的区划调整。20世纪90年代,韶关市的区划调整为3个区、8个县。截至2000年,韶关市辖3个区、6个县、2个县级市。
分别为:北江区、武江区、镇江区、曲江县、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乳源县、新丰县、乐昌市、南雄市。
2004年,随着韶关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2004年5月,韶关市北江区被撤销,曲江县也被撤销,曲江区成立。
到目前为止,韶关市10个区县的规划已经完全形成。分别为:武江区、镇江区、曲江区、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乳源县、新丰县、乐昌市、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