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首民歌,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动情的歌声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的热爱生活追求和向往.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只要这美丽动人的旋律响起,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黎族人还是艺术家,都会产生共鸣。
它以超越地域和环境的淳朴之美,感动了每一个听到它的人,深受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的喜爱,也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音乐。
自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歌已经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代表之一,并被几代歌手演唱。这是弥渡民歌《河流》。它背后有什么故事?让我们走进弥渡,看看。
弥渡县位于大理州东南,北临祥云县,南临南涧县,西临巍山县,东临楚雄彝族南华县。
唐代弥渡是南诏的腹地,被称为“六诏咽喉”,中国有三条古驿道。
长期以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马帮带来了不同类型的民歌小调。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诠释,它已发展成为当地的弥渡民歌。
1947年,根据家乡民歌《放羊调》,来自弥渡的云南大学生尹一公、《月亮出来亮汪汪》改编填词,形成了弥渡民歌《小河滴水》,将来传唱全球。
如今,弥渡民歌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尹谊公和《小河滴水》贡献重大。
尹一公(公元1924年10月至2005年12月),男,汉族,云南省弥渡县密芷镇文盛街人,中共党员。
1944年10月在云南大学学习期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47年4月加入中国***,次年10月由中共地下党委任命,回到弥渡县成立弥渡县第一个地下党组,担任支部书记。
1949年,曾任楚雄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弥渡区委书记、滇西地委委员、宣传部长。
从那以后,我在思茅地区(今云南省普洱市)工作了很长时间,被误划为右派,然后被摘帽。20世纪80年代,我在中共云南省委等单位工作,2005年12月去世,享年81岁。
《小河滴水》由他整理改编,风靡全球,被誉为东方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