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春江在哪儿(西湖十景居首苏堤春江名名字的由来)

西湖像一位绝美的妙龄女子静静地躺在杭州市城里,苏堤犹如美少女苗条腰侧漂亮绸带,浮于西湖以上。

苏堤位于杭州西湖的西部,是一条由南往南贯穿西湖的绿荫堤坝,“苏堤春江”是西湖十景居首。总长2.797千米,把里西湖与外西湖分隔开来。

它南起南屏山的南山路,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就在那这里,北到栖霞岭中的北山街,这里还有西湖十景的曲院风荷和岳庙。

苏堤宽30—40米,高空河面0.4米长,堤边栽种了很多的垂柳,碧桃,玉兰,玉兰花,木犀等树木和大量珍贵花草植物。待到春暖花开时,苏堤上绿柳如烟、红桃k似雾,红翠间错,璀璨如霞。

清朝诗人阮元的名句《苏堤春江》都是这样描绘的,

北高峰上月轮斜,

十里湖光共一涯。

暮色春季青白色,

东风吹冷碧桃花。

苏堤里的石拱桥

苏堤上建了六座石拱桥,均是双孔半圆形石拱桥,由南至北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上海虹桥。

映波桥与花港生态公园相接,站在桥上能够看见花港公园内的亭台楼榭,回过头能够望到新建造的雷锋塔。

锁澜桥之所以是锁澜桥是由于外西湖水水波荡漾,越过锁澜桥,里西湖水平静如镜一般,像是被锁定一样。站在桥上近可以看到小瀛洲,三潭印月,远可望到晶石山里保俶塔巍巍屹立。

望山大桥上看向西边由此可见连绵不绝山川,时远时近,双锋插云仿佛就在眼前,远山近水,宛如置身于水墨兰亭当中。

压堤桥是苏堤的黄金分割线位,是旅游船进出里西湖与外西湖的水路进出口。这桥是观赏全湖的最佳位置。桥南端有康熙皇帝,乾隆御笔亲书籍的苏堤春江的御碑,并建了御亭。

东浦桥是观赏日出的最佳位置,这桥西边与曲院风荷相互连接,与天真的鎏金桥斜对。

跨上海虹桥是跨距最大的一个一座桥,也是唯一一座被挪动完的桥,原桥建于宋朝,明朝略微挪动,在桥来看下完雨后苍穹天虹飞架,山水沐晖,身入梦幻仙境。

苏堤的来历

据记载,宋朝元祐4年(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市任知州时,见到西湖内污泥沉积比较严重,草漫水面,马上奏章朝中,明确提出疏通西湖的意见。

并亲自规划建设,多方筹措资金,领着杭州市军警民20余万人,耗时大半年,总算疏通全部西湖,将湖内挖出的污泥堆起来河堤,构成了最初苏堤,将西湖的南北方海峡两岸连接在一起。

苏东坡在诗词中叙述了苏堤的修建:“我钱塘江拓湖绿,堤坝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龙潭始与南屏通。

当地村民敬称苏东坡为苏公,为感谢他疏通西湖并修建堤坝的贡献,特把这一条堤坝被命名为“苏公堤”通称“苏堤”。“苏堤”在杭州市与白堤,杨公堤合称为“西湖三堤”。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杨孟瑛担任杭州市知府,在苏堤往西修建了杨公堤,将挖出的污泥对苏堤都进行了结构加固与维护。

苏堤池河两侧各自种植了垂柳,碧桃,海棠花,玉兰,木樨等观赏树木和大量的花卉,将苏堤装扮的更像是美少女腰侧绸带。

因为苏堤是观赏西湖美丽风景的最佳部位,南宋时期一度成为了喧嚣的地方,仍在堤边建造了亭台楼榭,苏堤处时有做买来的做售卖的,打把势,街头卖艺的,叫卖声此起彼落,甚为繁华。

通过历史时间的变迁,岁月的消逝,苏堤里的亭台楼榭慢慢地损坏,毁坏,从而拆卸,最后又恢复到原先的样子。

1988年在苏堤的南侧,相邻花港生态公园建起了苏东坡史料馆,里边建了苏东坡雕像和展览厅,展厅中陈列了苏东坡的有关历史文献,以此缅怀这名为杭州作出贡献的古代名人。

等到疫情得到控制,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时,邀上朋友亲人两三,去苏堤上走一走,和山水如画再来一个亲近,与自然再来一个相拥,不失为一个上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