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立夏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人经常在立夏安排盛大的活动,比如煮鼎边做夏,立夏有秤人和吃鸡蛋的习俗。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上还在实施吃鸡蛋,那么立夏吃鸡蛋的象征是什么呢?立夏有哪些习俗?
立夏习俗
1、立夏吃蛋
虽然全国各地的夏季传统习俗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夏季开始时最经典的食物是夏季开始的鸡蛋。在夏季开始的前一天,许多人开始在家里煮夏季鸡蛋,通常用茶粉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充满了美味的房子。茶蛋应该趁热吃,吃倒好酒,洒一点细盐,酒香茶香,香味可口。
初夏吃鸡蛋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俗话说:初夏吃鸡蛋,热天不是夏天。据说从初夏开始,天气就晴朗、温暖、炎热。许多人,尤其是儿童,会感到身体疲劳和四肢虚弱,食欲不振逐渐减轻,这被称为夏天。女娲皇后告诉人们,每年初夏,孩子们的胸部都会挂上煮熟的鸡、鸭和鹅蛋,以避免夏天。因此,初夏吃鸡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是圆的,象征着生活的完美。在夏天吃鸡蛋可以祈祷夏天的安全,经受夏天的考验。夏天的开始通常是在农历的四月,四月的鸡蛋很便宜,人们把鸡蛋放在剩下的七种茶里煮成茶蛋。后来,人们改进了烹饪方法,在七种茶中加入茴香、肉卤、肉桂和姜末。从那时起,茶蛋不再是夏季的节日食物,而是成为中国传统的小吃之一。
2、煮鼎边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用米糊涮锅煮的,配以虾、虾油、葱、金针、黑木耳、蛤蜊,或少量蘑菇、蛤蜊干等海鲜汤,味道鲜美可口。所有在福州长大或长期居住在福州的人都喜欢吃。它已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也是福州当地的一个特殊标志。福州人出国旅游,在异国他乡,一听鼎边糊三字,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美丽影子,成了爱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立夏煮鼎边做夏,明末清初盛行。立夏已经进入繁忙的农业季节。这一天,煮鼎边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地打工,更是给邻居一起品尝。就像涮鼎边一样,一纹(涮)就熟了,以此来接触感情。体现了福州人金厝边银乡的传统美德。
从鼎边糊的传说来看,夏天吃鼎边更有意义。明朝嘉靖时期,日寇经常骚扰福州沿海城乡。戚继光带兵进闽剿日,到处受到当地人的支持和欢迎。人们经常送粮送食来奖励戚家军。一天,戚家军来到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几场胜仗,决定在这里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把家里好吃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安慰三军。出乎意料的是,一股日本海盗从长乐方向冲向福州南郊。齐家军紧急集合准备迎战。村民们正在做饭做饭,准备庆祝,但是已经不能开席了。我不知道是谁想出了一个主意,把米饭磨成浆,把肉丝、蛤蜊、金针、木耳、蛤蜊干、扇贝等混合在一起,煮成高档清汤,在锅边冲洗米浆。不到一刻钟,锅的边缘就糊出来了。吃饱后,所有的士兵都勇敢地上阵,两个小时后,所有的日本海盗都被消灭在海边。做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爱国主义的内涵。
3、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据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儿子阿斗交给赵子龙送到江东,并请继母和吴国孙夫人抚养他。那天是初夏。孙太太在赵子龙面前给阿斗秤了体重。明年初夏,她会再次看体重增加了多少,然后写信向诸葛亮汇报,形成传入民间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体重后,不怕炎热的夏天,不会减肥,否则会有疾病。立夏晚饭后,在横梁上挂一个大秤,成年人双手握住秤钩,双脚悬空秤;孩子们坐在篮子里或四只脚朝天的凳子上,把体重挂在秤钩上。所谓立夏过秤,可以避免夏天。如果体重增加,称为发胖,体重减轻,称为消肉。
当然,传说不能完全相信,但在古代的一些地区,立夏秤人的习俗非常繁荣,但毫无疑问。从散存的民俗资料来看,立夏秤人有两种操作。一种是在户外进行,悬秤在树上,大部分是给老人和孩子称重,以测试一年的肥毛;另一种是在室内进行,悬秤在屋梁上,女人互相称重,品肥论瘦,嘻哈开玩笑,就像闺房里的游戏——蔡云的《吴图》诗有证:风开绣阁扬罗衣,认为是秋千戏却不是。只有挂量才能上官秤,评价燕瘦和环肥。
注意立夏养生饮食
1.立夏养生怎么吃更有营养?
立夏,水果青菜一定要跟上。肠胃不好的人千万不要吃冰镇水果。最好多吃凉性或温性水果,尽量少吃淡季水果。凉性水果包括:梨(肠胃不好的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温水果包括:苹果(无论谁都能吃到最好的水果,营养也更好)、柠檬、西红柿(胃酸过多者少吃);瓜类、水梨、苹果等也很容易消化。
2.立夏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初夏前后气候变化明显,早晚温差大(温差12-15摄氏度左右),所以人容易生病,消耗体力的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让身体每次出汗15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