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的风俗

时长:农历五月初五

1、来历:因战国时期楚国作家屈原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杀,后也将端午做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个别地方也是有纪念勾践、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2、风俗人情:吃肉粽、龙舟比赛、喝雄黄酒、挂艾草、苍蒲、榕枝、香囊,香囊也叫香包、香包、钱包。

屈原:公元278年,秦兵攻克楚国京东。屈原眼见自己的祖国被入侵,痛彻心扉,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命诗作《怀沙》以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以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壮观爱国主义协奏曲。

1、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地区百越之地图腾图片祭拜,把端午节视作恶月恶之日起于北方,引入夏天当季除病卫生防疫时尚,牵强附会纪念屈原投河自杀等历史名人纪念具体内容,最后形成端午文化底蕴既久至今。

4、端字有初始的含意,因而端五便是初五。而按照农历历法五月恰好是午月,因而端五可能就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燕京岁时记》记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5、在湖北、湖南省、贵州省、四川一带,端午又可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节。小端午节为每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关于深化改动〈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策》(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二条规定,整体中国公民放假的传统节日:(五)端午,放假一天(阴历端午节当天)由此,自2008年逐渐,端午宣布纳入国家法定节日。

在文学慢慢多元化、信息内容日益丰富的当下,端午等中华传统节日面临许多考验。这急需解决大家开拓创新,不仅保持传统,又为了适应现如今人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