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的来源

起源于古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和信仰。后来,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起源于天象崇拜,由古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节,苍龙七宿飞到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易经·乾卦》第五卦中的一句话:“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是大吉大利之象。它的起源涵盖了古代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继承和发展中,混合了各种民间习俗,节日习俗内容丰富。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