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芋头和其他蔬菜一样,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植,否则会影响芋头的正常生长和芋头的产量。目前常见的芋头品种有红芽芋头、白芽芋头、九头芋头、槟榔芋头等,每种芋头都有相应的优缺点:
芋头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中国各省种植面积不同,其中珠江流域和台湾省种植最多,其次是长江流域。芋头种植技术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芋头种植条件包括温度、光照、土壤等;
2、芋头品种选择,红芽芋、白芽芋、九头芋、槟榔芋等常见品种;
3、芋头种植涉及整地施肥、播种、浇水、中耕培土、及时采收等技术;
4、芋头病虫害有芋头病、软腐病、蚜虫、红蜘蛛等。
下面就以上问题逐一讨论,希望对想种芋头的农民有所帮助。
一、芋头种植条件
芋头和其它蔬菜一样,需要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种植,否则会影响芋头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a、根据温度要求,芋头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芋头球茎的形成。白天28-30℃,晚上18-20℃最有利于去球茎的生长。
b、芋头对光照要求不严格,散射光生长优于直射光生长。
c、土壤要求,芋头喜欢水田、低洼地或水沟栽培,不适合旱田栽培。
二、芋头品种选择
红芽芋、白芽芋、九头芋、槟榔芋等是目前常见的品种,每种芋头都有相应的优缺点:
a、红芽芋头,红芽芋头芽鲜红,母芋头大,每株芋头7-10个,单株产量可达1.5-2公斤,生长周期为210-240天,一般在每年2-3月种植,9-10月收获,每亩产量3000-3400公斤。
b、白芽芋头,白芽芋头芽为黄白色,母芋头椭圆形或球形,子芋头椭圆形或长圆形,每株芋头15-20个,单株产量1-1.5公斤,亩产量少于红芽芋头,仅2500公斤左右,高产量可达3000公斤,但白芽芋头含水量高,肉质好。
c、九头芋头,母芋头和芋头,没有明显的母子区别,所以名为九头芋头,单产量高于红豆和白豆,可达到约3金,生长周期更长,2-3月种植需要到11-12月收获,每亩产量可达5000-6000金,由于其生长周期长,虽然九头芋头产量高,但其味道也优于红豆和白豆。
三、芋头病虫害防治
芋头病主要危害芋头的叶子和球茎。发病时,叶子上会有黄褐色斑点,然后扩大并融合成圆形斑点。在后期,斑点会从中心腐烂成裂缝。在严重的情况下,它甚至会影响地下茎,导致一些地下茎腐烂。
疾病主要是预防,首先应选择高产抗病品种,然后实施1-2年轮作,降低地块细菌含量,然后使用药物防治,可选择保护杀菌剂,同时添加 25%甲霜灵可湿性粉,雷米多尔锰锌可湿性粉 交替使用时,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软腐病主要危害芋头叶柄基部或地下球茎叶柄基部。发病初期,叶柄基部呈深绿色,边缘无明显病斑。后叶柄内部组织开始腐烂,最终导致球茎腐烂,整株枯萎倒伏,病变部位散发出恶臭。
由于病菌在种植芋头中过冬,应选择无毒种植芋头进行种植。此外,应尽量选择耐病品种。2-3年的土地轮作也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氧氯化铜悬浮剂、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可用于药物预防,每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芋头污渍病也是芋头常见病,主要危害叶片,对球茎危害不大。发病后,芋头叶片出现圆形或不整形的病斑。病斑边缘不清,呈污渍状。严重时,叶片上的病斑密集,短期内病叶变黄变枯。
防治疾病应加强肥料和水的管理,提高芋头植物的抗病性,避免过度施用氮肥,收集和燃烧发病植物的叶片。药物防治可选择多菌灵湿粉、甲基托布津湿粉、 捷丰王可湿性粉等。
芋头种植技术
播种芋头时,应选择无病虫害、无伤口的芋头,摊开晾干3-4天后,用8-10cm厚的湿沙发芽。发芽室温应控制在20-25℃,发芽长到3-4cm后即可种植。种植前应整地施肥,沟宽50cm,深35cm,底肥建议采用优质有机肥和硫酸钾复合肥。5cm地温稳定在10℃时即可种植。种植时,在沟内浇足水后,按40cm株距种植。每亩种植4500-5000株植物为宜。
芋头喜欢潮湿,所以禁止在芋头出苗前浇水,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否则容易出现黄叶、枯叶,但不能太湿,雨季注意排水。芋头种植的关键技术是培育土壤。幼苗结束时,将沟槽变成平底。每20天培育一次,共培育两次。培育土壤可有效抑制顶芽萌发和猪,促进芋头膨胀,产生不确定的根,提高产量和抗旱性。
芋头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长江流域芋头早播一般在9月初至10月初收获,晚播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收获。中晚熟品种的收获时间可延长至11月初,但应在重霜前收集,以防止芋头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