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特色农业产品,漳州11大特色农业产业

农村地区的土特产总是让人感到亲切,也寄托着总书记对农村振兴的殷切希望。总书记曾强调,“产业振兴是农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做好“土特产”工作。近年来,福建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适宜气候优势,在山海中追求梦想,共富共美,培育了一批深厚底蕴、新形势、活力强的农村产业。

漳州作为福建的“水果之乡”,积极推动水果产业的优质发展。余甘、枇杷、树葡萄、芦笋、柚子。。。这些小型“地方特产”正成为推动漳州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读好“土”字经,因地制宜拓展市场

在炎热的夏天,鲜榨余甘汁在水果饮料市场上很受欢迎。余甘的相关饮料以油腻、健康等标签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心,推动了水果甘价格的上涨。事实上,水果甘的流行是漳浦县赤土乡西东村地方资源发展和特色农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的缩影。

特色产业 | 漳州:小特产书写大文章

20世纪80年代初,漳浦念“山海经”,开拓荒野,引进经济价值高的果树。村干部带领村民从惠安、南安等地购买粉甘枝,回来后嫁接山上原有的土甘。引进两年后,余甘喜收获颇丰。

为了提高余甘的竞争力,地方政府改进了柴甘、粉甘等原有价值品种,从中国余甘之乡广东普宁引进了水果甘等优良品种,并施用了有机肥,改进了种植技术。经过一系列改进,漳州西东村生产的水果甘鲜果体积大,外观好,肉多汁,甘甜浓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特色产业 | 漳州:小特产书写大文章

近年来,漳州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各村优先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领先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多个优势产业。

沿着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主干道缓缓前行,百年古杨桃树并排成群,处处洋溢着杨桃的果香。下河村种植杨桃已有百年历史。在这里,从事杨桃种植的农民占总户数的80%%上面,几乎每个家庭都从事杨桃种植工作。

但早年,下河村杨桃产业发展并不乐观。杨桃产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因为杨桃的种植面积过于分散,品种以当地酸杨桃为主,种植的杨桃口感酸涩,质量参差不齐。为提高杨桃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下河乡政府聘请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建立品种改良实验园,规划建设500亩杨桃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积极配合杨桃科技院,引进国内外优质杨桃品种,经过精心管理,杨桃颜色鲜艳,质量大大提高。

念“特”字经,多措并举品牌

漳州市云霄县枇杷作为中国著名的“枇杷之乡”,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5.5万吨,年产值7亿多。多年来,云霄县全力推动枇杷产业标准扎实、品质优良、品牌强化,枇杷逐步走出农业品牌发展之路。

特色产业 | 漳州:小特产书写大文章

云霄县根据当地资源的特点,不断拓宽枇杷销售渠道,融入“互联网” “发展理念,引进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直播、微信业务、短视频大赛等网络销售形式,“将枇杷文化节“搬”到网上,推动枇杷线上线下销售“火力全开”。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云霄县甜枇杷走出大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0年,云霄枇杷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作为云霄枇杷种植大村,为发展“生态种植”,把握地标经济新风口 特色产业 以农村旅游为主线,积极规划和推进餐饮、住宿、文化、休闲观光等农村振兴项目,不断提高枇杷产业附加值。

特色产业 | 漳州:小特产书写大文章

游客在云霄县和平乡玉树村购买枇杷。郭扬 摄

云霄县和平乡玉树村依托枇杷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继续发挥漳州云霄县枇杷的品牌效应,实现“小枇杷”向“大产业”的转变。

读好“产”字经,融合发展延链

走进漳州市南靖县星光村金永鹏树葡萄种植基地,果园郁郁葱葱。在浓密的果树下,大而圆的紫色和黑色的水果覆盖着树枝,仿佛在树枝上镶嵌着“黑珍珠”。当树葡萄成熟时,在种植基地,一批优质的树葡萄果实被包装并发送到全国各地。

除了销售新鲜葡萄和水果外,南靖县还大力发展树葡萄精加工,延伸产业链。通过深加工,各种树葡萄衍生产品,如树葡萄酒、蜜饯、酶、果酱等,深受消费者青睐。

特色产业 | 漳州:小特产书写大文章

树葡萄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通过“公司” 基地 “农民”的合作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幼苗和管理技术支持服务,并与农民签订了树葡萄认购、种植和销售合作协议。目前,金永鹏葡萄种植基地已推动数万名农民种植1万多亩树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