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保护区里的大熊猫,卧龙大熊猫保护区里面有熊猫吗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区的前身是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以大熊猫为目标物种的保护区之一。在这里,大熊猫被称为“旗舰物种”。所谓旗舰物种,是指对公众具有特殊吸引力和吸引力的代表性生物种。

在60年的保护过程中,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从原来的20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000平方公里左右。2017年,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体系试点项目。在北京大学等机构科研的支持下,保护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保护理念:“大熊猫 雪豹双旗舰物种的“保护策略”试图优化保护区的精细管理,进一步提高该地区整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

现在六年过去了,这种模式的效果如何?一起去那里看看。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旗舰物种通常可以同时发挥生态系统作用 “伞护种”的作用。是指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关键区域,一个合适的旗舰物种,其活动区域往往覆盖各种自然环境和大量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其他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也为许多其他物种提供了“伞”。

你知道大熊猫“上铺的兄弟”是谁吗?探秘卧龙保护区“双旗舰物种”模式→

保护区大熊猫的活动区域通常是海拔2500米至3300米的原始森林区域;以大熊猫为保护对象建立的保护区,同时保护大熊猫、同一地区分布的森林、巩桐、红豆杉、水青树、四川金猴、扭角羚羊、水鹿、小熊猫、黄喉貂等稀有动物,被纳入大熊猫的“伞”。

同样,雪豹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高山草甸和裸岩中,海拔3300米至4400米。在以雪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除了保护雪豹外,还保护了高山草甸、流石滩、雪峰冰川等海拔地区的珍贵自然资源,以及与海拔分布的青蒿、雪莲等稀有植物。岩羊、绿尾红雉、藏雪鸡等稀有野生动物。

双旗舰物种保护战略和分层保护管理模式在保护区实施,持续了六年,保护区野外种群迅速恢复。

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高级工程师 何廷美:监测显示,卧龙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8种,国家保护植物69种。

环境特殊 野生动物跨海迁移时有发生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区,雪豹被称为大熊猫的“上铺兄弟”,而分布在海拔的四川金丝猴被称为大熊猫的“隔壁邻居”。然而,在测试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传统的“领土”规则往往被打破。

在照片中,一只野生大熊猫爬上了海拔4200米的山,环顾雪峰。这张照片是在四川卧龙的一座山上拍摄的,是大熊猫在最高海拔的记录。

如今,它也在卧龙邛崃山的研磨区。在最近的野外调查中,工作人员从红外相机数据中发现,一只雄性川金猴登陆了海拔4780米的高地。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一点的红外相机最初是为可能到达这里的雪豹准备的。作为自然界中进化亲缘关系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爬到这么高没有食物的山上。

在下一张照片中,雪豹也不正常,打破了高海拔雪线附近的传统活动路线,下山进入海拔约3000米的大熊猫和川金丝猴的栖息地,参观了三个小时。

据专家介绍,大多数野生哺乳动物的海拔范围相对稳定。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经常跨海拔迁徙,因为它是一个海拔跨度大、气候垂直带谱多的特殊区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 李晟: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的地区实际上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被称为中国西南山区。该地区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是海拔跨度非常大,覆盖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海拔带,从低海拔只有几百米到6000多米。

探索大熊猫的伴生物种:小熊猫

大熊猫事实上,作为食肉熊科家族的一员,大熊猫是一种战斗力非常强大的森林野兽。事实上,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卧龙地区,可爱而凶猛的野生动物并不少见,小熊猫就是其中之一。

小熊猫是大熊猫最常见的伴生物种之一。它们有一张温柔聪明的脸,浓密柔软的红棕色头发和蓬松的大尾巴,让它们看起来非常可爱可爱。如果将大熊猫与小熊猫相比,娇小的小熊猫更接近“像熊和猫”的字面赋义,事实上,它们是“熊猫”这个名字最早的所有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 李晟:事实上,小熊猫的正式科学命名是在1825年由法国动物家居维修行业正式命名的。当时赋予的英文名称是“Panda”。它的正式命名比我们所知道的大熊猫早40多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Panda“这个词指的是小熊猫,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红熊猫。

不管名字归属如何,大熊猫和小熊猫在空间归属上都是相互依存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演变出了非常相似的生活习惯。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 李晟:例如,他们都进化了一种特殊的习惯,以竹子为主要食物。同时,他们在身体结构上也进化了一个假拇指,可以帮助他们抓住竹子和其他食物。在空间栖息地的选择上,它们也倾向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一些原始森林,这些原始森林很少受到人为干扰。

尽管如此亲密,基因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和小熊猫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亲缘关系。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 李晟:就分类而言,目前认为小熊猫属于小熊猫科,而大熊猫被归类为熊科下的物种,它们在分类上有很大的不同。

研究发现,黄狼科或臭鼬科更接近小熊猫的进化枝,它们的代表物种黄喉貂住在大小熊猫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