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山老林”的小林场能吸引近百万游客远道而来?为什么名不见经传的雪乡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又是冰雪旅游旺季,雪乡旅游景区的真实情况如何?雪乡冰雪游有哪些常见的冰雪游问题,有哪些个性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一行来到零下20度的雪乡,调查采访,探索“冰雪是金山银山”的“热能”。
虽然今天的交通非常发达,但去雪乡并不容易,没有直接支线飞机,没有直达高速铁路,从牡丹江机场到雪乡185公里,需要2个小时,从哈尔滨到雪乡4个小时,一路穿过“森林雪原”,在冰山路上。不禁想起王安石在《游褒禅山》中所说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往往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所以非有志者无法到达。”
冬天去雪乡看雪
故事:“过去,雪乡人最怕下雪。大雪封山,好几天出不去,生活很不方便,有时雪下得很大,门打不开,邻居们互相帮忙挖雪,开门。现在,最期待的是下雪,下雪意味着游客来,生意好做。与过去相比,经营家庭酒店“雪乡第一家”的刘清林:20世纪80年代,第一波来到雪乡的是一群摄影爱好者。最勤奋的摄影师每年来到雪乡21次。他们住在刘家,和刘清林的父亲是兄弟。摄影师们不好意思“白吃白喝”。刘家不好意思多收费,只象征性地收了一些钱。于是他们开始接待客人,开了雪乡第一批家庭酒店。从最初的三个房间到现在的24个房间,他们可以同时接待80人,雇佣9名员工。在摄影师的影响下,刘清林的父子也爱上了摄影,墙上挂满了他们的摄影作品。
雪乡有138家家庭旅馆,如“雪乡第一家”。这些家庭旅馆大多沿着雪乡150米长、10米宽的主街雪韵街排列。房子上有厚厚的雪,像雪蘑菇、雪桌、雪蛋糕。。。白雪把它装扮成一个银色的世界,干净而安静,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雪乡的雪是大自然的“礼物”。贝加尔湖的冷空气和日本的海暖湿气流在这里频繁交汇,创造了一种奇特的“小气候”,“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雪量大,雪期长,雪质粘稠。近7个月的雪期,深达2米的雪,在风的作用下形状多样,创造了雪乡独特而不可复制的冰雪世界。
雪韵街是雪乡的核心区域。“全武装”游客不怕寒冷在街上玩耍,有的成群游荡,有的年轻情侣自拍,有的坐狗拉雪橇玩耍,有的大人拖着坐滑雪板的孩子亲子游…
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王苏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千里冰雪”的场景。红灯笼和白雪木屋和图片一样美丽。这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雪国。这是值得的。”
屋外滴水成冰,冰天雪地,屋内热气腾腾,雪乡室内外温差可达40度以上。普通家庭酒店的房间是东北的热炕,干净的白床单,大花布的茶几,独立的浴室,干净整洁,价格明确,价格在每间360元左右;高档B&B的价格约为每间600元;景区高档酒店的价格约为每间1000元,周末和节假日的价格将波动10-30%。
“大炕上摆着酒桌,笨鸡蘑菇大块肉,大碗白酒对着喝。生动地反映了雪乡的特色美食和东北人的热情和直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记录了“雪乡八炖”,坐在炕上,吃鸡炖蘑菇、猪肉炖粉丝、粘豆包,品尝中山美味。在家庭酒店,一个人一顿饭40元左右的标准,也可以点自己的特色东北菜,价格适中,但是重量很大。比如一盘35元的饺子,满满一大盘,皮薄馅大,28块,两个人吃。
雪乡的一道“风景”是驴子和驯鹿。由于害怕粪便弄脏雪,驴子和驯鹿都有“标准”,屁股后面有一个布袋。白天,他们的工作是骆驼送货上雪;晚上,他们成为巡游花车的主力军,带领老秧歌队敲锣打鼓,沿着雪韵街展示,让游客体验东北的“夜生活”。
据统计,近期女性游客占60%以上;最大的市场是东北黑龙江和吉林的游客,第二大市场是广东的游客。其他游客大多来自浙江、江苏、贵州、湖南等南方省份。南方游客特别选择温度最低的时候感受北方的寒冷,挑战严冬极寒,体验与南方不同的气候文化差异。
20年磨一剑
故事:走进雪乡的一个公厕,温暖、整洁、干净,没有任何异味,抹布堆得整整齐齐。一个50多岁的清洁工静静地站在游泳池旁边,不时擦去客人洗手后留下的水,偶尔和客人聊天。她今年刚到雪乡做公厕清洁工。这对夫妇过去在林场做营林工作,收入不稳定,不得不支持在其他地方上大学的孩子。压力很大。从正规林场工人到公厕工作,毕竟有一定的差距。她和丈夫进行了“思想斗争”,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和周围人的看法。“但是总有人要做公厕的工作。两个人换班,一天工作7个小时。他们不太累,没有风雨。他们比林场的工作容易多了,收入稳定了2000多元。“在不卑不亢的闲聊中,我听到她慢慢地接受和适应了这份新工作,但当她最终问起自己的名字时,她的脸上仍然有一丝羞涩,保持着“尊严”。她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名字,只是说:“叫我白姐姐。”
像白姐姐一样,她试图放下“身份”和“脸”,克服意识形态障碍,平静地融入市场,平静地接受在“公共厕所”工作。雪乡的14个标准化公共厕所中有27名来自林区的清洁工。像白姐姐一样,从林业工人到“服务人员”的旅游服务人员,多达5500名转岗工人改变了观念,学习了新技能,吃了“旅游饭”。
雪乡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也是林区转型的示范点。有人说是因为真人秀《爸爸在哪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使不知名的雪乡成名。事实上,雪乡并不是“一炮而红”,而是通过森林工人的转型和一点点的投资,积累了20年,经历了概念的碰撞、转型的痛苦和产业的升级。
“雪乡所在的双峰林场,雪大,路远,海拔高,山多地少,生产生活环境艰苦,被称为大海林局的“西伯利亚”。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局长刘书宾讲述了雪乡的历史:自然林保护项目于1998年开始,到2014年商业木材全面停伐,原以“砍木”为生的林场断路,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冰雪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需要精心培育。雪乡人一直在探索创新,改变自己,努力跟上时代,适应市场。”
过去,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但现在冬天是雪乡人最忙的季节。许多人白天在家庭旅馆工作,晚上加入老年秧歌队为游客表演,然后赚20元。旅游季结束后,春季植树造林,上山采野菜,腌制或冷冻冬季准备,秋季上山采蘑菇,冬季销售,让游客品尝“森林味”。
不仅中老年林业工人有了新的工作,还吸引了年轻人回到雪乡。21岁的任建鹏从哈尔滨学院毕业后回到雪乡,赶上了景区的“智能景区管理系统”。他只是“学习和使用”。他告诉记者,该系统是中国最先进的景点。游客在网上用身份证预约购买115元的门票。到达景区山门后,刷脸进入景区只需三秒钟;游客可以登录景区APP或微信,及时了解景区的天气、雪和人员情况,提前安排行程。
林场原有的生产生活变化太大,但变化深深打上了林场的烙印,这是雪乡独特的森林工业文化和雪乡的组织优势。为保证服务质量,雪乡建立了统一的现代洗消中心和配送中心。
在刘书宾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洗衣中心,看到五台大型洗衣机旋转轰鸣,根据墙上的过程,工人对景区所有床单进行统一清洁消毒,每个房间2-3人,布草是客人;另一条清洁线是清洁、消毒、包装景区所有餐具。促进景区标准化建设,提高景区餐饮住宿卫生标准要求。
走进配送中心,货架上有粮油、食用菌、保健品、蜂制品、坚果、休闲食品、饮料、畜牧业和水产品。商品齐全,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保证质量和廉价销售。
在雪乡的管理中,吸收了原林区的体制机制。例如,雪乡的摊位分配采用原林场木柴采购中的“暗标”机制,遵循市场规则,一切井然有序。大海林局建设的“雪乡民俗酒店”为了平息景区物价,起到了“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11家具有森林特色的雪乡民间酒店可同时容纳1500人,标准间580元;在大食堂餐厅,10米长的原木成为前台,充满了炖酸菜的味道,可容纳400人。这种规模和服务标准不仅是其他家庭酒店的标杆,也起到了平价的作用。
正是经过多年的探索,旅游业才能成为雪乡的主导产业,雪乡已经从一个“苦寒之地”变成了今天的“点雪成金”,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变成了冬天的著名景点。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崔玉华介绍说, 从2011年到2017年,雪乡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302万人,年平均增长28%;旅游业总产值25.47亿元,年平均增长49%;企业总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54%。
成长中的新烦恼
故事:今年雪乡开始迎接客人。一个创新的举动是规范价格,所有的消费都是名码标价。但是价格一公布,就有人误把“最高限价”变成了“实际价格”,被指控为“明码宰客”,突然让雪乡陷入舆论漩涡。最后被扭曲为“雪乡是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客”;游客成为“待宰羔羊”而不是“衣食父母”,这引起了网民对旅游景点的不信任。当记者来到雪乡时,我看到广场上的大型电子显示屏,除了滚动日出时间、温度、游客预防措施外,餐饮价格标准明确公布;在每家酒店,从住宿到餐饮,以及每个景点的票价和娱乐项目;每家商店门口都有“评估系统”二维码牌,供游客监督和评价;即使通过互联网,你也可以清楚地知道雪乡的消费价格,并通过透明度重建信任;雪乡还推出了“预付款”,以消除游客的担忧,让雪乡“无辜”。
雪乡最大的吸引力是这个地方“独特”的雪,最大的矛盾是这个地方不可改变的空间限制,500公顷的核心景区,所有接待能力只有138家家庭酒店,共13987张床,每天2万游客达到饱和极限,5万游客是“过度管理”,大大超过景区的承载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不满和投诉。
黑龙江森林工业森林旅游集团董事长沈广春明确表示:“为此,雪乡今年开通了‘智能旅游系统’,可以准确了解信息。”,当游客达到12000人时,系统将提前预警,做出科学决策,停止销售门票,防止“人满为患”。据报道,从11月15日到旺季,元旦和春节前后都很受欢迎,今年春节前后的所有床位都提前预订。
迅速上升的人气让雪乡人措手不及;游客蜂拥而至,让“耳光大”的雪乡措手不及,未来扩建空间,未来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和景区管理的弱点也开始显现。就这样,旅游市场中经常出现的“黑导游”、“不合理的低价集团”等混乱开始侵犯这片白雪。一些游客抱怨服务质量不够好,价格高,把雪乡推到了舆论的前沿。
“雪乡最初是一个林场,雪乡最大的特点是旅游服务从业者大多是林业工人,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专业的旅游团队和经理,伐木工人、森林工人和其他林业工人进入B&B运营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总会有这样的问题。沈广春总结道:“简单有余,精细不足。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的精细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从家庭酒店的名称可以看出南北之间的差异。南方的B&B大多是诗情画意、小资产阶级精致的名字,而雪乡的大多数家庭酒店都使用自己的名字。刘明文家庭酒店、梁富强家庭酒店、周大姐家庭酒店、杜云生家庭酒店简单、直接、热情、粗放;甚至美丽圣洁的雪山也被称为“大秃山”,幽默幽默。
“深山雪乡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雪乡景区的酒店需要支付比周边林区贵一倍的供暖费,每月几千元,年供暖费4万元。”沈广春说:“雪乡景区依靠自己的积累得到了一点改善。整个景区的配套设施和等级与现代景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优化和改进。”
龙江森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坤换位思考:“雪乡的管理者和绝大多数人都很珍惜雪乡,正在努力使雪乡成为一个更加规范的景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突破瓶颈期。”。“游客千里迢迢来到雪乡。为了看到美丽的风景,他们不熟悉自己的生活。他们应该加强服务,善待每一个人来到雪乡的游客优化了游客的体验,使他们的声誉成为雪乡最好的证词。”最近,雪乡列出了18个问题清单,从摊位设置到灯光布局,从秧歌队服装到篝火晚会,从公共厕所纸到无障碍设施,从旅游巴士停车到导游解释,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全球旅游推动雪乡延时扩容
故事:2008年冬天,六名台湾大学生来到“雪乡”,钱包丢失,到“雪乡”只剩下100元,了解情况后,雪乡酒店老板不仅为六名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联系哈尔滨汽车,还拿出600元现金作为回程。冬天,我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温暖。大学生们特别感动,在这样一条小山沟里遇到了真诚、善良、淳朴、热情的林区人。从那以后,这六名大学生一直与雪乡人保持联系,并推荐了许多新游客。
“前面是树,后面是树,左边是树,中间是一条路,游客的回归率必须很低,生态旅游应该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冰雪旅游应该善于探索当地的故事。”在李坤看来,雪乡不仅有冰雪融合的自然美,而且讲述了当地人的故事,展示了森林工人简单大胆的美;冰雪旅游不仅是欣赏自然风光,也是品味当地风俗习惯,丰富游客的精神文化体验。
在雪乡风景区,一栋灰色的老房子用塑料布包裹,防风保暖。与其他装修精美的家庭酒店相比,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他们不从事B&B、餐馆或商店,森林工人自己生活,保持柴火取暖,保持炊烟少的“烟花气”,保持当年的原貌。李坤说:“我们尊重森林工人的选择,保留房子,保留历史,保留生活方式,讲述雪乡自己的故事。”
目前,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旅游服务的改善也在不断推进。除了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硬件设施服务外,还要讲故事,探索主题,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以赢得游客的信任和良好的声誉。
目前,河北省张家口、吉林省长白山、内蒙古阿尔山等地正在推进冰雪之旅。冰雪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冰雪正成为“金银山”。中国旅游研究所研究员宋子千分析说:“冰雪旅游景点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延迟扩张,延长旅游产业链,为景区注入可持续发展能力。“他建议,雪乡旅游应加强规划,以雪乡冰雪旅游发展为核心,与周边其他景点形成联动,探索夏季健康,发展四季旅游,延缓和扩大雪乡旅游。
在空间上,在雪乡科学扩容升级上下功夫,在核心区域“做减法”、“加法”全球旅游。开放雪乡和亚布力景区,重点保护沿线生态资源,推动冰雪画廊、大雪谷景区、亚雪驿站等景区的发展,提高雪乡全球旅游的新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张和创新。目前,雪乡的运营周期只有120天左右,其余时间基本关闭。事实上,雪乡夏季的生态条件非常优越,可以重点发展夏季、保健、森林亲子等主题旅游,缓解冬季单季运营的收入压力;丰富周边景区的“全季度”旅游项目,振兴淡季闲置资产,从线到面,开创“大雪乡”全球旅游发展新格局。
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通过雪乡吸引游客。其他林场为雪乡提供旅游配套设施,促进种植、育种、林下经济等产业的发展,推动黑木耳、猴头菇、沙棘汁、蓝莓汁等东北特色产品的销售。雪乡旅游收入也从过去简单的门票收入发展到“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经营转变,未来将转变为“商、养、学、闲、情、奇”的综合经营。例如,林区的北沉香是由红松树脂制成的。它最初被林区人民烧成油疙瘩和火柴。近年来,它被开发成工艺品。请工艺美术大师雕刻成手镯和工艺品,变废为宝,价值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