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域是指哪儿(中原地域是指哪几个省)

引言:中国历史上的中原一般指黄河下游河段及豫西南河段(不包含东部沿海地区),具体指邯郸市、河东区(山西南边)南端、陕西潼关东侧,汉江流域及淮河流域往北,徐州市东侧,并以开封和洛阳等地区为基础向周边辐射源的那片众多地区。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称为“得中原者天底下”,中原是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文化艺术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是古中国的核心区域,谁可以获得中原,谁就可以得到天底下。其实也不是没有例外,朱元章是先占据的南方地区,南京称帝后北伐成功的,但是其余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北伐战争也很少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占有中原针对一统天下多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原定都的时期较多,并且中原的古城数量许多。

前后左右在中原定都的时期有隋唐等秦代三代,也有汉朝、三国时期的三国魏国、汉朝、魏晋南北朝的西汉、隋唐、唐代、武周、五代十国时期的大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其两宋和辽代两国之间。在此之后的宋元明清三朝虽迁都北京,但中原地区依然富饶,是中国最兴盛的地区之一。那样中原地域到底到底在哪里?

中原又被称为中原、中华,狭义上是指今日的河南,本质上是一种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核心的黄河下游地域。中原区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由于被称作天底下核心,也叫做中原,并且与异族相匹配时,中原又立即喻指我国。中原地区靠着峨嵋-昆仑山脉-秦岭山脉,妈妈和黄河水还在中原流动,那么一块风水地怪不得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中原这一概念的提处并不是一下子就被大家接纳的,中原原是“天底下至中的原野”的意味,并没做为地理的概念被大家熟识和理解,即便是汉朝之后中原都是地理的概念和本意并行的情况。直至西晋王朝亲身经历八王之乱,中原地面深陷一片战争,很多汉族人远走他乡,迫不得已北迁。这种避开故乡得人无时无刻都在想念者故乡,这时候的中原做为地理的概念才逐渐被人接受。

我国有八大古都,在其中中原地区就占据了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周古城郑州市,此外南阳市、濮阳市、商丘市、许昌市、夏邑、偃师、登封市、虞城、淮阳、新郑市等多地都做为国都存在的证据。尽管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北迁,中原经济再也不是全国各地最繁盛,已不再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原曾在古中国长期处于擒雄流行影响力,中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

附各朝代各代在中原定都状况:

商朝 数次迁都,国都是有:斟鄩(今洛阳偃师)、阳城县(今郑州登封)、安邑(运城市)、纶城(今商丘虞城西)、老丘(今开封陈留)、北河(今汤阴县北河)。

殷商 数次迁都,国都是有:亳(今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地区)、南亳(今许昌魏都区)、北亳(今商丘梁园区)、西亳(今洛阳偃师)、隞(今郑州商城)、嚣(今郑州市大西北)、殷(今安阳安阳殷墟)、朝歌(今鹤壁淇县)。

周王朝 建都洛阳。

汉朝 汉初建都洛阳。

玄汉 依次建都南阳市、洛阳。

汉朝 建都洛阳,设东尚南阳市,汉末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市。

曹军 建都洛阳。

汉朝 建都洛阳。

西汉 孝文帝迁都洛阳。

后赵 建都安阳。

冉魏 建都安阳。

前燕 建都安阳。

东魏 建都安阳。

北周 建都安阳。

隋唐 设东都洛阳,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

唐代 设东都洛阳,中后期迁都洛阳。

武周 建都洛阳。

大梁 建都开封,曾迁都洛阳。

后唐 建都洛阳。

后晋 建都洛阳,后迁都开封。

后汉 建都开封。

后周 建都开封。

辽国 建都开封。

宋朝 建都开封,设西京特大洛阳、南京市商丘市。

宋代 最开始建都商丘市。

金朝 中后期依次迁都开封、商丘市。

民国时期 1932年迁都洛阳,后也都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