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陆续是哪一个首古诗(附:整诗分析及来源详细介绍)

前言:“清明时节雨陆续”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

二十四节气中,最特殊,应属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和端午、中秋佳节、新春佳节,同是四大节日。

另一面,清明时节和春分、春分、小暑同为二十四节气。

在很多人的心里,清明节祭祖的风俗更为深得人心。

“诗礼传家”刻到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

保守的看待身亡,虔诚追念先人,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

应对生命的逝去,对人生的感叹一直多一些。四首清明诗词,写尽了清明节,写尽了人生。

01

家乡,你离开了以后才会有,没有离开是你不知道的。

清明节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陆续,道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也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一首清明诗,都是一幅绝美的春雨画轴。

清明节,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各个黯然神伤。

杜牧羁旅在外面,想家情切,只有酒可销愁。

他了解一个过路牧童:小孩子,请问一下哪有酒楼呀?

牧童远远指向:那里的杏花村汾酒。

这时,杜牧都是追魂吧。

唐朝的清明时节,亲人聚在一起取新火、祭扫、游春、踢球,是一个欢快的节日。

但是,杜牧一人行旅在外面,不可以回家,心态毫无疑问不太好。

奇葩的是,柔柔的春雨,淋在杜牧身上,更淋在心中,再添一丝厚重。

杨绛说:细雨是行旅的大患。细雨会让旅者想家,想的很深挺深。细雨会让旅者企盼舒适安逸,忽然憬悟到他们深陷僻远、孤苦伶仃的境地,孤高自许,组成千万里豪情壮志的牵绊。

杜牧这时就处于这类牵绊中。

于大多数人来说,家是一个能慰藉一切不太好情绪地区。

汉朝有一个作家叫张翰。

他是一个任性的人。

某一个秋天,他想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因此,不顾一切,不远千里回到上海市的地方。

连官也不要了。

很多人为因素他们的行为称赞,更重要的是艳羡。

说走就走回家之行,于大多数人来说,必须莫大的勇气。

这时的杜牧,想回家,官职需不需要?理想化如何做到?

一腔回家情绪,找不着突破点,唯酒可销愁。

他着急地想找一个可以喝酒、小憩的区域,或许,只会在酒中,即可消遣心里的期望。

人生只不过是居家生活,外出,又回家。

大家一切的情绪,理性和信念里的追寻或妄图,只不过是生命里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影响力,允许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在这里一望无际世界有一个安置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