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是几月几日(为什么是3月12日)
自2020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森林法》已正式实施,其中植树节已写入《森林法》。植树节从何而来?
这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密切相关。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认识到森林意义并提倡植树造林的人。早在1893年的《上李鸿章》中,他就指出“中国欲强,农学急,树艺讲究”,在广州演讲“三民主义”时,再次指出:“防止水灾旱灾的根本途径,都是要造林,要造全国大规模森林。”
与清明节同一天设立的植树节,其实最初是孙先生向北洋政府建议的,在担任临时总统时,孙先生立即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森林法》。当时,植树不仅是为了防治中国长期遭受的洪水灾害,也是为了让人们摆脱贫困。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去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并将其死亡日定为植树节,即3月12日。1979年,在邓小平的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设立中国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
自1979年3月12日为中国第一个植树节以来,2021年3月12日为中国第43个植树节。
植树节节徽
那么为什么要植树呢?主要原因如下:
一、美丽的景观林
植树种草有助于美化环境,陶冶人的情操。
二、自动调温器
夏季树荫下的气温比空地低10度左右,冬季高1-2度,绿色植物是大自然的“空调”。
三、天然除尘器
植物叶片上有许多小毛,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灰尘,还能吸收大量有害气体,降低噪音。
四、氧气制造商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吸收约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称绿色植物为“氧气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