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包括攀登俯瞰、观赏菊花、插山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易经》中的“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因日月皆逢九,又称“重九”。九九归真,一元开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一天。
1、登高远眺
在古代,人们在重阳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据说这种习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了许多登高诗,其中大部分是关于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是关于重阳登高的著名文章。
2、观赏菊花
重阳日一直有赏菊的习俗,所以古代也叫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花月。节日期间举行菊花大会。来自魏晋三国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为时尚。
3、插茱萸
唐代重阳节插山茱萸的习俗非常普遍。古人认为重阳节插山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4、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方法不确定,比较随意。9月9日黎明时分,用蛋糕搭配孩子的额头,口中念念有词,祝孩子百事俱高,是古人九月做蛋糕的初衷。
5、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认为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一种药酒,味道有点苦。喝了之后可以让人明目醒脑,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