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是哪一个五福 五福五福临门的由来和代表

“五福五福临门”是民间的一个吉祥术语,过年的情况下,彼此拜早年频繁使用,春节对联上也是发生得相当经常。但是,“五福”究竟是指哪五种福分,可以讲得上去的人也不多了。

“五福”一说源于《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自然指高龄;“富”自然指家产富足;“康宁”指身体安康,并没有病症;“攸好德”指修行美好品行;“考终命”的“考”是老的意思,“考终命”即尽享天年,与世长辞。

“五福”中只有两个福(“寿”“考终命”)都和使用寿命相关,那也是原始人类的原始冲动。古代人把人的平均寿命分为上寿、中寿、下寿三种,三种的使用寿命年纪说法不一,《庄子·盗跖》篇上说:“人上寿100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唐朝学者孔颖达则表示:“上寿百年之上,中寿九十之上,下寿八十之上。”高龄即是古代人的追寻,是最大的福分,因此依照中国古代的礼数,活过八十岁以上与世长辞的,送礼物无需白布条,而是以红色的换联和红色的蚊帐,称之为喜葬,丧礼作为大喜事办。

汉朝学者桓谭在《新论·辨惑》中修改了“五福”的概念:“五福:寿,富,贵,安宁,子孙后代诸多。”能够看作汉朝人心中的“五福”理想化。与《尚书》对比,增强了“贵”和“子孙后代诸多”这几种福。二者区别在于:在西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规章制度出现的时候,大家并不因当官为福,“福寿康宁”才算是上古时代我国人的选择。

与汉朝“五福”之一的“贵”息息相关的便是“禄”。《诗经》时期,福、禄不用各自,福便是禄,禄便是福。直至《小雅·瞻彼洛矣》这一篇方始之别。这是一首君王与诸侯国相聚,源于诸侯国之口赞美诗,开场咏颂道:“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大国。谦谦君子至止,福寿如茨。”“茨”指用芦苇叶、毛草加建的房顶。这几句诗的意思是:“看那洛水就是如此深远啊,谦谦君子到,它的福寿像房顶那般高。”

汉朝学者郑玄注讲解:“爵命为福,赐予为禄。”这一注释呈现出的自然就是汉朝人关于福、禄的概念,即源于君王的爵命和赐予便是福、禄,与“贵”紧密结合,早已无复《尚书》时代的发展古色古香了。自那以后,“禄”特指禄位、月俸;而“福”则只指抽象的福分、福气。

总而言之,“五福五福临门”浓缩了古代中国人的最终理想化,当代人依然勤勤恳恳地遵照,只不过是“子孙后代诸多”的想法弱化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