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来历简介 邮票前世今生的故事

说到邮票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1840年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那么,人们在邮票发明之前是如何实现通信的呢?

通信是人们交换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然而,在古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落后和缺乏通信渠道,古代人很难想象今天的人们只需要一点信息和手机就可以跨越数千英里。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通信主要服务于国家,权贵,普通人很难获得通信资源。华夏文明早期通讯最著名的故事是“烽火戏诸侯”。当时,一个国家的皇帝只能通过烽火传递信息。同时,希腊文明最著名的通讯是“马拉松长跑”的故事。

中国邮政的雏形始于周朝,当时周朝建立了专门传递官方文件的邮政制度。自春秋战国以来,各国通过官方驿站、驿马等方式设立邮驿,传递公文。同样的邮政制度也是从波斯王居鲁士大帝时期在欧洲建立起来的。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邮政系统严格,通信发达。元代还建立了连接东西方的邮政站,传递信息。但邮政是服务政府和权贵的工具,使用受到严格管理和限制。

相应地,民间通信极其不便。古代民间通信完全依赖于人本身。有钱人可以专门派佣人或者脚夫送信,而普通普通人只能希望熟悉的人顺便带一封家信或者口信。然而,这种方式经过长时间的辗转和传递,很容易延误损失。民间通信组织的雏形直到唐朝才出现,民间通信局直到明朝才出现。欧洲的民间通信起源于公元世纪左右,随着商业和教会的发展,民间邮件逐渐产生。直到16世纪,民间邮政系统才逐渐形成,并开始向现代邮政发展。

然而,在这个时候,邮政仍然是公众非常昂贵的服务。类似于现代邮局的部门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将在巴黎开办邮政的物权交给了维拉叶。维拉叶设立了“邮局”和“邮箱”,每天收发信件。维拉叶使用了一个名为邮资支付证书的标签。寄信人将邮资支付证书放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下寄信日期,并将信件放入邮箱。邮局收到信件后,撕毁邮资付款证明,然后将信件发送给收件人。这种邮资支付证书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的前身。当时,欧洲正在发生一场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工业革命开始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种工具的发展提高了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工业革命,邮寄业务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到19世纪,欧洲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邮政系统。

据说邮票之父罗兰·希尔有一天在街上散步,他看到邮递员给一个女孩发了一封信。姑娘接过信,匆匆瞥了一眼,立刻又把信还给邮递员,拒绝支付邮资,两人为此争吵起来。希尔非常善良地帮助女孩支付邮资。邮递员离开后,他好奇地问女孩为什么不收信。女孩害羞地告诉他,这封信是她未婚夫寄来的,因为她付不起昂贵的邮资。然而,她从信封上了解了未婚夫的情况。

原来,他们早就约好在信封上做一个只有他们才能理解的暗记,这样,即使不用看信的内容,双方也知道对方是安全的。希尔深深感受到邮政制度和现行收费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经过深思熟虑,罗兰·希尔提出了三个建议:邮寄人在邮局支付邮资;统一邮资;用“一张纸贴在信封上,盖上邮戳”。随后,维多利亚女王正式采纳了希尔的建议。罗兰·希尔以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为图案,以黑色为基调,下面印有“一便士”字样,设计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枚邮票,被称为“黑便士”。

就在同一年,封建王朝末期的中国被英国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首次发动鸦片战争,落后的王朝被帝国主义摧毁和消灭。随着封建王朝的支离破碎,古代邮政邮政逐渐衰落。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关大权落在帝国主义手中。1861年,英国人Robert Hart控制着中国海关总税务部。他很快就建议清政府取消传统邮政和民信局,开设现代国家邮政,但没有被清政府采纳。1865年,清代上海工业部局书信馆发行了第一套商埠邮票,称为上海工业部书信馆大龙邮票。

十多年后,在Hart和李鸿章的推动下,187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官方邮票大龙邮票正式发行!从那时起,中国也开启了现代邮局体系。中国邮票的故事也正式开始了。

从1878年中国第一枚邮票发行到100多年,中国发行了近1万种邮票,一般可分为清代邮票、中华民国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四个历史时期。直到今天,中国邮政仍在发行新的邮票。对于邮票爱好者来说,收集所有邮票的成本非常高。然而,对于许多珍贵的邮票来说,通过了解他的故事和历史,这实际上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