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就是一大白天加上一个黑夜,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就不容易发亮,因此在同一个时间内,地球只有有一半朝着太阳,被太阳光点亮,另一半身背太阳,太阳没有照到,被太阳光点亮的一半是大白天,太阳阳光照射不了的一半是黑夜。
倘若地球不自转,那样地球冲着太阳的一半就永远都是大白天,身背太阳的一半就永远都是黑夜,但实际上地球在不断地自转,因而就会形成大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我们平时习惯把黑夜变为白天情况下,说成太阳升起来了,把由大白天变为黑夜时,说成太阳落下了。古代的人们,看到太阳出去便去工作,看到太阳落下就回来了歇息,因此古人云:“日出所作,日落而息”。那样大白天黑夜交替,这一天文现象转变规律,就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把握,并使用它来作计算日期的基本要素——农历历法的第一种企业。
这类依据太阳定出的日,称为“太阳日”。太阳日还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二种。太阳在天空中最大时,在中国北纬度23度半往北的区域,也就是太阳在正南方时叫下午。太阳从这一下午至下一个下午,表明地球早已自转了一周,我们可以把这一段时间,称为一个“真太阳日”。由于地球绕太阳的路轨,是椭圆形,冬天地球离太阳近一些,受太阳的吸引力非常大,因此自转就快一点,夏天地球离太阳远一些,受太阳吸引力非常小,因此自转便会慢一点。
地球自转速度既然是速度差别,当然一天的时间就有了长度差别。因而,“真太阳日”的长短不彻底相同,偶尔长有时候短,使用起来不便,因此农历历法上无需“真太阳日”,而采用一个长度永恒不变的日,这一日便是一年里面,“真太阳日”平均时间周期,就把它称为“平太阳日”。把一日的时间也分为24分,也就是24钟头,我们目前把24钟头作为一日。依照现今习惯性,是以深夜为一日的开端,从这一深夜至下一个深夜的24钟头算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