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另外两个早亡,只剩下儿子赵德昭,儿子赵德芳。
因为宋太宗青壮年卒死,它的小弟赵光义做了皇上,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宋太宗。古中国的帝位传承是父死子继的,在大宋朝,赵匡胤的儿子早已成年人,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兄终弟及的局势,虽然也有“金匮之盟”一说,但不管怎样说,也不能算得上正常的的情况。
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据《宋史·宗室传》载,赵德芳生在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前959年),遗憾没记述它的母亲到底是谁。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年976年)出嫁,授于贵州省防御使一职。宋太宗称帝后,太平兴国年间(公年976年),封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观察使、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四年(公年979年),宋太宗平定县北汉,并乘胜追击攻击辽朝,妄图一举占领幽云十六州,结果却是惨败。败退中,大家一度找不着宋太宗,都认为他已阵亡了。因此,拟议赵德昭代宋太宗做皇上。可没多久宋太宗终于回来了,知道这件事后,内心甚是“不爽”。返京后,赵德昭要求给攻灭北汉的有功功率工作人员颁奖,没想到宋太宗勃然大怒:“等着你当上皇上再颁赏,也算不上晚嘛!”赵德昭遭了这一记致命性的闷棍,又惊又担心,回家了便选择自杀,刚满二十九岁。
太平兴国六年(公年981年),赵德芳病亡,年二十三。赵德芳之死与赵德昭的死,只相距一年零五个月,因此史学家大部分觉得赵德芳死亡原因不是单纯的,可能和宋太宗相关。
《宋史·宗室传》对赵德芳的死使用了“寝疾薨”三个字,什么是“寝疾薨”?就是现在所说“因病逝世身亡”。那么重量级一位腹黑王爷,而且还是宋太宗的爱子,《宋史》史料记载居然简单到这种地步,就连在称为详实的宋代史籍《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就只有“己酉,山南西道观察使、同平章事德芳卒,年二十三。
赠中书令,封号岐王,谥康惠”三十一个字。一定要注意,《长编》用的都是一个“卒”字,难道说大历史学家李焘易犯史家之忌讳,连王爷之死叫“薨”都不懂吗?他干嘛要把赵德芳降格到医生的等级(君王曰“崩”,王候曰“薨”,医生曰“卒”,士曰“不禄”)?也有,《长编》就说“卒”,可绝并没有说成“病卒”!这一没娘的可怜孩子,两个字都没留有,连夫人是谁都不知道,意气风发,为什么就“卒”了啦?
赵德昭被清除后,赵德芳仍在,威协赵光义的皇位。赵光义祛除了赵德昭,又去掉了小弟赵廷美,对君权有攻击的列侯都死在它的手底下,如何肯定会除根.........
宋太宗称帝后,同宋皇后有一番争夺都是毋庸置疑的。宋皇后本来是要让孩子赵德芳做皇上,在他命太监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时,这一王继恩却擅作主张地安排了中为晋王的宋光义进宫,进而夺走了帝位。这一历史事实,一些宋代文人手记多的是记述。
到此,宋太祖的四个儿子已经全部去世。之后,普通百姓对宋太祖逝去的孩子形成了很大的怜悯,虽然有点据说是普通百姓太夸张了的事实,但是有些传说故事却体现了那时候人民群众的某类心愿,就是这样,赵德芳便成为了小说集说书中的“八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