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和阳历有什么不同?需要搞明白这种情况,最先一定要搞清楚,什么叫农历?什么是阳历?
我们目前中国人脑海中,总是会把农历视作农历,也就是大家老祖先传承下来的历法;把阳历视作阳历,也就是从西方国家引进,以公元纪年的历法。
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农历,又叫干支历,又叫太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
大家老祖先这样的记年方法,是依据太阳阳历年,也就是把太阳两度通过春分点时间间隔,测算为一年。再根据太阳不一样的运转部位,也就是十天干、十二地支,划分成二十四节气,用于具体指导农业。
与此同时,还针对月亮环绕地球运作,在月相上所表现出来的赢亏状况,把一年划分成十二个月,以此具体指导海事局主题活动。
古代人把和太阳相关的,称为阳历;把和月亮相关的,称为农历。
因此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农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
而我如今所讲的阳历,其实最应该叫西历,是古罗马人,从古代埃及那边学到的。这类历法是依据白尼罗河水位线涨跌,以及对于天狼星的分析,从而形成的。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为了科学便捷,才引入西方国家的这类历法。一直到建国以后,才正式确定下来。
这是我们民俗所讲的“阳历”。
不难看出,农历和阳历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层面。
1、计算方式不一样:
农历是依据太阳阳历年计算出来的,也就是太阳两度通过春分点的时间也。而民俗所讲的阳历(下称阳历),乃是依照地球绕太阳运作一圈的日数,计算出来的。
2、一年的日数不一样:
农历一年的日数是354天或355天,而阳历的时长是365天或366天。
3、一年的月份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农历和阳历全是一年12个月,但农历有闰月,也就是一年有13个月。阳历并没有闰月,但是闰月,每四年闰一年。
4、一月的日数也不尽相同:
农历只分大小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阳历也分大小月,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还有一个特殊2月份,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5、好用并不一样:
农历里的24节令区划,实际体现了一年里的季节冷热交替,有益于农业活动安排。与此同时,月相赢亏展现出的潮汐现象,也可以非常好具体指导海事局主题活动。而阳历一年四季的区划,则能够清楚凸显出热冷的情况。
通过上述的比较,不知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实际上相比阳历,老祖先以农历来记年的形式,感觉还是比较适合我们国人的。
毕竟在农历的时钟频率中,我们自己的生产活动,会显得更井然有序。更何况古代人又把对自身心身调理和护理,也融入到了24节气的运作当中。
因此,农历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仅仅是一种历法,也是我们华夏子孙,自古以来生活实践和智慧结晶。
大家是否也一样这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