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39次,刘奶奶二进荣国府。
刘姥姥这次旅行是为了报答他的好意。王熙凤一进荣国府,施舍20两银子后,经过一年的奋斗,在秋季新鲜水果丰收之际,刘姥姥带着董事会进入荣国府,将水果和水果带入荣国府。
贾母听说乡下来了亲戚,请她“话聊”。
刘奶奶说父母短,农村故事,让贾妈妈和人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所以刘奶奶留在荣国府住了一两天,然后回去了。然而,刘奶奶住在荣国府。
晚饭前,王熙凤派人邀请刘姥姥共进晚餐。晚饭后,他把她送回了贾妈妈的房间。“鸳鸯赶紧让老太太带刘姥姥去洗澡,挑了两件普通的衣服给刘姥姥换。”换完衣服后,刘姥姥继续给贾妈妈讲故事。
一、
鸳鸯为什么要让刘奶奶洗澡?
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奶奶身上的脏。
刘奶奶住在农村,带着板子去荣国府。出门前,她会把它洗干净。然而,从农村步行到荣国府,一路尘土飞扬,自然不会太干净。洗澡可以变得干净。
二是刘奶奶身上的“味道”重。
刘奶奶至少有三种味道:第一,刘奶奶在路上汗流浃背;第二,刘奶奶在农村生活了很长时间,会有当地的味道;第三,刘奶奶年纪大了。和所有老人一样,她的身体味道很浓。
洗澡不仅能洗去身上的灰尘,还能去除身上的气味。
二、
鸳鸯为什么给刘奶奶两件衣服?
至少有两个原因:
首先,刘奶奶的衣服很破旧。
刘奶奶是一个乡下人,她的衣服一定很破旧。在荣国府,包括担保女孩在内的贾母、王夫人、贾宝玉、林黛玉等小姐都穿着丝绸和缎子。每个人都相处在一个房间里,密切交谈,穿着不合适,这肯定会影响气氛。
二是鸳鸯让刘奶奶穿的两件衣服,其中一件应该是贴身衣服。
鸳鸯让刘奶奶连贴身衣服都换?
现代人都知道,如果洗澡后不换干净的衣服,就相当于不洗澡;尤其是洗澡后最重要的是换干净的内衣。
鸳鸯拿出两件衣服给刘奶奶换,里外各一件。
洗澡后,里里外外都换了干净的衣服,刘奶奶可以更好地融入荣国府。
三、
鸳鸯为何要这样做?
在安排刘奶奶洗澡换衣服时,脂砚斋对鸳鸯进行了批注:
一段写鸳鸯身份权势心机,一段写贾母。
这句话揭示了三个重要信息:
一是鸳鸯身份特殊。
作为贾母亲最信任的女孩,她的身份比普通女孩高。王熙凤和贾琏私下称她为“姐姐”。管家林之孝在教育宝玉时公开表示:
“现在从老太太和老太太家拨过来的,是老太太和老太太家拨过来的,是老太太和老太太家的猫狗,很容易伤害到她。”(《红楼梦》第63次)
二是鸳鸯善用权势。
洗澡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正常的生活,但对古代人来说却是一种奢侈。
贾府是一个百年富贵的大家庭,只有主子小姐和有身份的大姑娘才有洗澡的权利,普通奴隶没有这种待遇。
鸳鸯作为贾母最信任的人,手中有一定的权力。
贾母八旬生日那天,为了照顾前来祝寿的喜鸾和四姐儿,派人传达要求,鸳鸯不让小姑娘们去大观园传达贾母的要求。
贾赦想娶鸳鸯为妾,贾母和邢夫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第二,他也投了主人的命运法,没有指着我和妻子要衣服,而是向奶奶要银子。所以这几年他说的话,从你阿姨和你媳妇开始,以至于家里大大小小,没有什么不相信的。所以我不仅要靠它,还要靠你的小姑姑和媳妇。”(《红楼梦》第47次)
贾母说鸳鸯不借机用权,这反映了鸳鸯手中的权利。
她安排刘奶奶洗澡,这是使用权力的一种表现。
三是鸳鸯有心机。
鸳鸯安排刘奶奶洗澡换衣服,不在乎刘奶奶,而是为贾母服务。
首先,贾的母亲是贾府的“祖先”。她公开承认刘奶奶是亲戚。虽然她很有礼貌,但她客观地提高了刘奶奶的水平。贾的亲戚不能冷,鸳鸯不能单独让她换衣服,通过洗澡换衣服,聪明自然。
其次,衣服是财富的象征。
贾母带刘奶奶去林黛玉的房间,借助换窗纱,谈起家里珍藏的软烟,透露出贾家衣服的品质与奢华。
鸳鸯让刘姥姥换衣服,低调地展现贾家的财富。
最后,鸳鸯的举动还是一种铺垫,影响了贾母最终打发刘奶奶的做法。
鸳鸯在照顾刘奶奶的礼物时说:“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前几年生日节大家孝敬的。老太太从来不穿别人做的衣服。可惜她把它们收起来了,但昨天她一次也没穿过。她让我拿出两套给你带。”(《红楼梦》第42次)
为什么没有人对鸳鸯的做法提出异议?
第一,做事有目标。鸳鸯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为贾母服务的。如果不是刘奶奶,鸳鸯会用这种方式做事,而不是张奶奶或李奶奶等农村老妇人。
第二,时机恰到好处。她在贾妈等人吃饭的时候安排刘奶奶洗澡,事情衔接到位。
第三,兼顾得当。鸳鸯安排刘奶奶洗澡换衣服,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还巧妙地提醒了刘奶奶。书中原文写道:“刘奶奶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行为?她忙着换衣服,坐在贾妈妈的床前,搜索一些话。”
鸳鸯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特别指示,刘奶奶就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扮演什么角色。
宁国府上房有一对对联:世事洞明皆知,人情练达就是文章。
鸳鸯安排刘奶奶洗澡换衣,因人因时因事因景,恰到好处,就是世事洞明,就是人情实践。
因此,鸳鸯安排刘奶奶洗澡换衣服,贾母、王夫人和大家都不自觉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在生活中,都要学习鸳鸯,成人之美,不留痕迹,成事之举,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