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不是真的,你看徐福的“劝进表”里写了什么!
对于三国迷来说,徐舒不仅是一个顾问,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孝顺儿子,这在电影和电视中显示,他的政治才能不少于卧龙凤雏,为了母亲,曾经独自进入曹英,他的母亲愤怒地自杀,然后徐舒面对曹操的奉承,也变成了一句话,情节是真的吗?
事实上,《三国演义》的描述发生了变化,这与《三国志》中的情节完全不符。根据《三国志》,徐舒投曹英的故事发生在建安13年。
曹操带领军队南下,此时荆州由刘表的儿子负责,他没有打自降,这惊动了驻扎在樊城的刘备和徐舒。就这样,刘备和徐舒来了一场大逃亡。在逃亡过程中,徐舒的母亲被曹军俘虏,徐舒毅然为母亲抛弃了刘备。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徐舒的辞职,刘备并没有责怪他,所以他改编了《三国演义》。
来到曹营后,徐舒真的没有像歇后语中说的那样为曹操献计吗?显然,这是错误的。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位珍惜人才的大师,所以他手下有很多顾问,而徐舒在他的军事团中只是处于中间层。
这也表明,在许多决定中,曹操根本不会听取徐舒的建议,徐舒只能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保持沉默。此外,在真实的历史中,虽然徐舒的母亲被曹军俘虏,但她并没有自杀。相反,母子俩在曹英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
因此,面对这样的环境,徐舒不能一言不发,“徐福”的劝说表也打破了僵局。徐福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徐舒。一开始,他把名字改成了徐舒,因为他杀了一个人。但来到曹营后,曹操赦免了他。这时,他可以大摇大摆地使用徐福的名字,所以我们可以在他的劝说表中看到这个名字。
从劝说表的角度来看,徐舒不是一言不发,而是没有机会发表演讲。其次,曹操是一个非常怀疑的人。因此,在做决定时,他或多或少会听从其他顾问的建议,从而创造了一个休息的语言:徐舒一言不发地进入曹英,你不这么认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