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人们往往把两者混为一谈,分不清具体区别。常住人口的含义是什么?户籍人口和我们经常听到的有什么区别?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辖区内,户口在辖区内或者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辖区内,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辖区内,外出不到半年或者在国外工作学习的人。
常住人口:
(1)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总数。与户籍人口不同的是,在计算永久居留人口时,应扣除流出该地区特定时间以上的流动人口,再加上流入当地特定时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术语)
(2)经常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包括临时居住人口,但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中国的全国人口调查和登记以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辞海)
(3)在一定时间内固定居住在某个地方的人口。在中国,是指户籍人口与半年以上暂住人口之和。(《建筑学名词》第二版)
什么是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是指扣除辖区内人口分离的人口。
流动人口一般可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
对于流动人口的统计,前提是要划分一定的低于范围,如省、市、县。
根据我国户籍制度,跨区域人口流动有两种形式:
(1)居住地和户籍都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户籍迁移
(二)户籍登记地不变,但常发生居住地变化,表现为人户分离。
要掌握当地人口数据,一个地区不仅要依靠人口普查的分析,还要在人口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对于流动人口,应分析年龄构成、教育程度、就业行业和职业、性别构成和就业,特别是流入和流出。
流入人口应注意流入来源和区域分布。流出人口应注意人口的下落和区域分布。
上述区域分布是针对本辖区的区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