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梁山在哪(水浒传梁山在哪个省哪个地方)

摘要:凉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距京沪铁路上的充州站约80公里。凉山原名良山。因为中国皇帝的儿子梁孝王在这里狩猎,死后埋在山脚下,所以他被称为凉山。它由四个主峰和七个支脉组成,海拔200米。历史上,毗邻凉山的黄河多次崩溃,水汇山脚下,被大泽包围,水面广阔,形成了所谓的“800英里水泊凉山”。

山东运城水泊凉山,自古无争议,但800里烟波浩淼的凉山水泊在哪里?

要找到凉山水泊,首先要找到凉山。凉山,《辞海》载:“古名良山。汉文帝子梁孝王曾在此围猎,死后埋山麓,故名凉山。”

在山东省凉山县南部,黄河蜿蜒于西部。京杭运河流经东部,北临东平湖,南临平原。除主峰虎头峰、雪山峰、青尤山、郝山头外,有七条脉,最高海拔197米;陡峭的山脉,深深的峡谷,黄河在唐末崩溃,周成大泽,广800英里,即古代凉山。

这句话有几个错误。首先,良山不是凉山,也不是山东,而是位于浙江青田县西20英里;其次,宋代没有凉山县。凉山属于兖州寿张县(古寿州),后寿张县和巨野县废弃。凉山属于运城县。

隋书载:“寿张,紧。武德四年以县置寿州,并置寿良县。五年以州废,省寿良,以寿张为属。有刀梁山。

后人修史的时候,往往分不清现状和过去的情况,以至于名字乱用。更有甚者,历史上载入空穴来风的东西和谣言。

比如良山,因为寿张县原名寿良县,所以认为梁山原名应该叫良山。你不知道梁山原名是“刀梁山”吗?就像梁山附近的昭阳湖一样,原名是“刀阳湖”。梁山之所以被称为梁山,不是因为“中国皇帝梁孝王曾经在这里狩猎”,而是因为梁山是梁国的故乡。

汉书载:“山阳县,故梁,景帝六年不是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不是县;莽叫巨野,属兖州...济阴县,故梁,景帝六年不是济阴国,宣帝甘露两年更名定陶...

《禹贡》荷泽位于定陶东,属兖州..东平国,故梁国、景帝六年不为济东国,武帝元鼎无年为大河县,宣帝甘露两年为东平国;莽有盐,属兖州。"

在刀梁山的北面,还有一座靠近东平湖的梁山,叫做“棘梁山”。宋代,这里有一个巡逻部门,也被称为司里山,海拔105米。后人所说的山东梁山实际上是指刀梁山。

找到凉山后,再找到凉山水泊相对容易得多,但后人总是找不到凉山水泊,甚至连梁山周围的水都找不到。为什么?答案是:凉山水泊没有水。

《日知录》载道:“在古代,山东巨野寿张诸邑没有尺寸,也没有耕种,忘记了过去的川浸。”《金史·食品志》载道:“黄河已移故道,凉山洛水退,土地广阔,安置屯田。”

因为凉山的水滴消失了,后人不敢确定凉山是否是传说中的凉山。一些专家学者甚至与“东平湖”竞争。他们总是怀疑东平湖是凉山,但他们找不到证据,所以他们只能争论。

事实上,梁山就是梁山,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没有太多的技术内容,历史数据足以证明。因为梁国先有梁国,然后有梁山,梁山后有梁山县。

这样,梁山水泊应该是因为梁山。那么,《水浒传》中描述的800里水泊在哪里呢?作者会编造这么大的水泊吗?

还是历史上真的有800英里的水泊?虽然在正史上找不到这个问题,但回答起来并不难。看看北宋的地图就知道了。

梁山水泊的原名不是梁山泊,而是“巨野泽”,也叫“大野陂”。梁山位于巨野泽北岸;寿张县位于东平湖南岸,距凉山50英里。

“巨野”是一个非常野生的地方,非常有名。黄帝与蚩尤战争的故事发生在这个地方,这也是唐代黄巢起义的地方。黄巢的巢是巨野旁边的曹县。

“巨野泽”还有一个名字叫“梁山洛”。罗和泊的意思差不多,但罗和泊不是一个概念。《春秋》载:“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洛。”

“罗”取自古水名,叫罗水。罗水是一条河,从济州西南北流到一个叫罗口的地方,进入古济水(古济水即黄河段)。罗水又称小清河,因黄河淤积而消失。

所以,“梁山洛”看上去没有800英里,能称之为“800英里水泊”吗?答案是:不!

《五代史》记载:“罗”位于山东凉山、运城等县,南部凉山以南,是大野泽的一部分。五代时,泽面向北移动,梁山周围有一个巨大的浸泡,最初被称为梁山泊;

从五代到北宋,黄河河水多次倒塌,面积逐渐扩大。西宁之后,周边800英里。可以看出,梁山水泊是以巨野泽为基础,涨水时才有,或者是因为黄河决口形成的;因此,在地图上找不到,在正史上也找不到肯定的说法;

然而,有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杨戬。是的,这个杨戬就是灌江口所谓的杨戬,也是杨戬带着哮天犬战胜孙悟空的原型。

梁山水泊800英里到底在哪里?800英里的梁山水泊确实存在,但不能标记在地图上。

因为800英里的凉山水泊是在自然力量的帮助下人工创造的,有时出现,有时消失,有时大,有时小,直到最终永远消失。创造了800英里凉山水泊的人是杨健。

杨戬与童贯、梁师成关系密切,因为他们都来自皇宫。北宋皇帝购买花石纲,由童贯全权负责,杨戬也被重用。《宋史》载:“杨戬,少给事掖庭,掌管后院,善测伺人思路。自崇宁以来,日有宠,知内侍省。

立明堂,铸鼎奈,起大盛府,龙德宫,都是提举。政和四年来,拜彰化军节度使,首建期门行幸事以固其权,势与梁师成龙。历镇安、清海、镇东三镇,由检校少保至太傅,便谋撼东宫。”

黄河是中国历代最难治理的水患。因为黄河流域是沙地,黄河水流携带大量沉积物。因此,黄河河床的积累越来越高,每年都有水患,无法治愈。

北宋治河官员一个接一个,没有人能彻底根除黄河水患。他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疏通堵塞,修建防洪大坝,尽量减少灾区。

北宋时期,所有沿河的诸州都修建了堤坝(宋称),自上而下共有25人。有一名分散的巡河官员,一名雄武、兴泽、原武、阳武和延津。巡河官员兼汴河事务,一名黄汴都巡河官员。有这么多堤坝可以阻挡黄河的水灾吗?答案是:不!

查宋史,粗略统计,提到黄河决口30多次。

京东(东京汴梁东部),即兖州地区,黄河决口,主要受灾地区;

其中,菏泽地区首当其冲。菏泽的初衷是河泽,也就是黄河的蓄洪区。仅一次河决曹村,就摧毁了30万顷农田和38万户人家;主要淹没区包括运城、巨野、单县、胡城、菏泽、定陶、曹县、成武。

《日知录》载:“河南山东县棋布星列,官亭民舍相比而居,凡禹空以与水者,今人皆有。

覆盖我无容水的地方,而不是水据我的地方,这是合适的。因此,空地狭窄于禹。禹治水随地施功,无拘无束。今北有临清,其中有济宁,南有徐州,都是转水的主干道。

...因此,今天河流不能北,南。只有一条进淮河,淮河狭窄而不能容忍,而且高而不利,那么年龄的边缘就决定在邳宿以下,这对病人来说是可怕的。邳宿以下,左右两边都有湖陂,河一定会进来。我看到刘贡父说的话,不要穿凉山洛,它会在今天的淮泗之间。生鱼龟的烦恼已经耗尽。”

由于济宁至曲阜地势较高,灾后会在济州周围形成较大的水域,就像韩国的济州岛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凉山水泊。

这个水泊从东平湖开始,覆盖巨野泽、蜀山湖、菏泽、定陶、金乡,连接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成为著名的800里水泊。

《河纪》载:“南旺湖位于汶上县西南30英里,济宁接界。它的地方很高。汶水西南流至此,上面有禹庙和分水祠。湖水位于草河西岸,回百里,即巨野大泽东。宋代与凉山洛水汇为一。周三,东涯有蜀山湖,即南旺东湖,周回65英里……”

《五代史》载:“晋开运元年五月丙辰,滑州河决,浸汴、曹、濮、单,运五州环梁山,与汶水相连,与南旺蜀山湖相连,弥漫数百里。”

《日知录集注》记载:“近年来,河水涨溢,即直接注入洪泽,于是用一个湖充满了黄淮两渎之水。湖体不能容忍,黄水用沙垫绑住。洪泽义加浅加窄,不是东溢高宝,也就是西注微山,淮扬徐海县年纪受害。”

南面的黄河决水流经大野泽,注入微山湖,北面的淮河泛滥,注入微山湖;可见济州高地周围是什么情况,连成一片的水域超过800英里?

当一片海洋中充满悲伤,数十万或数百万农民流离失所时,有人看到了商机。这个人不是杨戬。这个人的名字叫杜公才。杜公才只是杨戬手下的一个官员。他给了杨戬一个计划:“立法索民田契,从A到B,B到C,展览和搜索,如果没有证据,就会出来,增加租金。”

这一建议的核心理念是“索民田契”,杨戬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开始在汝州试点。

如何“索民田契”?杨戬想出了一个办法:放水养鱼!具体操作:首先决定黄河淹没民田;其次,收回普通人的田契,然后号召农民变成渔民,自己收渔民税。

这种方法看起来很好,操作起来也不难,反向操作就可以了。杨戬先把灾区里的水放够了,然后去修堤坝,形成了一个800英里的大渔塘。由于汝州地面池塘不够大,杨戬将阵地转移到京东。

那些失地的农民不会像杨健想象的那样轻松地钓鱼和纳税。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占领凉山,聚集在一起,成为强盗。宋江不在其中。每次受到大面积灾害,都会有农民起义,因为农民失地后无法生存,只有家庭抢劫的道路。

抢劫人民的人叫土匪,抢劫政府的人叫起义。大多数起义都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国家。

不是像方腊、杨瑶这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聚集了数百或数千股小农民起义。北宋史料记载,河朔史斌、兖州周璧、毛袭、北州王则、秦州农智高、兖州杜衍、运州富毕、齐州赵元浩、西川王军、房州陈希亮、陕西张海、郭邈山。

《宋史》载:“运介凉山洛,素多盗,蒲宗孟(字传正),宗孟痛治之。虽然小偷犯了小罪,但他也断了足筋。虽然盗窃是衰落,但他的杀戮是不可战胜的...很多都是用显谟阁来了解运州的,凉山洛多盗,都是渔民的洞穴。几籍十人为保,让晨出夕归,否则以告,往往穷治,无脱者。”

杨戬无论谁是贼,谁是渔民,谁向他交税,谁就是良民。为了自身利益,杨戬不仅欺骗了朝廷,还伤害了人民;所以杨戬用的是三尖两刃刀,其实是“两面三刀”。

杨戬告诉皇帝,他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安置灾民,也是为了防御北京大师,防止金人南下。梁山水泊确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杨戬被神化后,虽然不是天上的神仙,但却是一个法力无限的形象;

独霸灌江口,身边有梅山六兄弟和一只狗。这只狗是著名的哮天狗。这只狗曾经咬过孙猴子。哮天狗是杨戬的宠物狗吗?答案是:NO!

“哮天狗”是古人写作时给读者的脑筋急转弯,需要打破思维局限,用《易经》中的测字术来回答;因为“哮天狗”不是狗,而是“哭”字。

谁哭?天哭!天哭就是天下雨。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杨戬不喜欢;杨戬喜欢下雨天,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狗。

天下大雨,黄河将决口,黄河将向杨戬的鱼塘灌水,称为“灌口”。宣和三年后,杨戬去世,赠送了太师、吴国公,李彦继承了自己的职责。李彦接着做了杨戬的事业,对普通人比杨戬更苛刻

。幸运的是,杨健创造的享受方式终究不会持续太久。为什么?这个问题也是后人去凉山看水时要问的问题,也是专家学者找不到凉山水泊时遇到的问题。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黄河和其他河流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黄河水携带了大量的沉淀物。黄河水携带沉淀物的量有准确的数据可以检查。

这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黄河灌溉的地方,不是灌溉越多,水越多,水越少;因为在灌溉的同时也会输入大量的沉积物,沉积物会填补河流经过的低洼地区,积累越高,高到没有地方储存水。

历史有资料可检查的黄河沉积物可平地增加30米;直到水流受阻,找到另一种方法;因此,黄河沉积物不仅填满了800英里的水泊,还填满了梁山脚下的巨野;因此,原来的菏泽已经演变成高地,不仅在凉山脚下找不到水,而且黄河也改变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