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纵览《三国演义》本书,羽扇纶巾,端端正正坐下来四轮车指引战斗的,仅有诸葛亮一人,而非周瑜。刘皇叔三顾草庐初遇诸葛亮:“身长八尺,剑眉星目,头戴纶巾,身穿鹤氅,怅然若失有仙人的感觉。”再看一遍第七十三回,武乡侯骂死王朗里的叙述:门旗影下,中间一辆四轮车,诸葛孔明正坐车里,纶巾羽扇,素衫皂绦,翩然冲出。
在我们国家人心中,提及“羽扇纶巾”这词,总是会联想起三国时期的两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周瑜。
那样,“羽扇纶巾”究竟指的是诸葛亮,或是周瑜呢?
了解《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会认为是诸葛亮。由于罗贯中这本书中,是这样描述诸葛亮的:
身长八尺,剑眉星目,头戴纶巾,身穿鹤氅,手执纶巾,怅然若失有仙人之概。
这一份处变不惊的表情,最重要的是,人也帅得一塌糊涂。
大多便是下边这副模样。
但是,诸葛亮这个形象,仿佛只不过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最多也是从明代逐渐。把精力再往前推得话,这一形象好像应该是周瑜。
例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就会有一段那样的描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绰约多姿,羽扇纶巾,
闲聊之时,樯橹灰飞烟灭。
事实上,“羽扇纶巾”这词,就源于苏东坡的这一首诗。
那样,这个是不是就证明,“羽扇纶巾”事实上指的是周瑜呢?以至于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成了这些形象,则很有可能是罗贯中弹冠相庆?
实际上,真不是那样。
魏晋南北朝,有一个叫萧衍得人,设立了南梁,世称梁武帝。一个新王朝的创立者,该如何传扬自已的贡献呢?自然就是修撰历史了。
但是在修撰历史的前提下,萧衍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把史书不录用的一些边角余料,让一个叫殷芸得人,此外编写成一本书。这书就叫做《殷芸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经典短篇小说。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武候与宣王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让人密见武候,乃乘素舆葛巾,配建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流也”。
这句话讲的是,诸葛亮和诸葛亮两军对垒,眼看着开战了。诸葛亮一身盔甲,在军营处理事件。忽然他充满好奇,想要知道诸葛亮是如何处理军务的,便命人偷偷去看。就看见诸葛亮坐下来四轮车,戴着葛巾,手里拿着纶巾,在军营指引三军。
诸葛亮听到后,感慨道:真的是名流啊!
不难看出,“羽扇纶巾”这一形象,事实上指的是诸葛亮。切实把这一形象弹冠相庆的,并非罗贯中,反而是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