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熟悉的神仙之一是玉皇大帝,无论是因为民间传统还是影视主题。每个人都非常关注这位神仙中的“皇帝”。然而,由于不同习俗和影视小说的影响,我们对玉皇大帝神灵的感知和影响有很大的偏差。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玉皇大帝是众神之首,是神仙中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神,也是我们每天崇拜的天堂,是我们口中的上帝。决定世界上的一切,代表着绝对的正义,是我们的三尺神。
对于受《西游记》影视题材影响较大的朋友来说,玉皇大帝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被孙悟空在天宫闹事时吓得躲在桌子下,大声呼唤如来佛救驾。当然,这个故事是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原创,不同于《西游记》的原创。
对于受网络小说影响很大的朋友,尤其是洪荒流小说,玉皇大帝是道祖鸿钧手中的小道童,被任命为天堂之主。根据不同小说的形象,玉皇大帝要么是唯诺诺,要么是城府深厚,似乎没有积极的形象。
事实上,如果我们追溯玉皇大帝的形象,我们会发现这个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在商朝,人们相信的神被称为“皇帝”,这是商朝的祖先和至高无上的神。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祈祷“皇帝”的指示。“皇帝”超越了天堂的存在。
在周朝,我们仍然相信“皇帝”,但“皇帝”是商朝的祖先,而周朝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因此,他们删除了“皇帝”中祖先的部分,并与天堂融为一体。它被称为“浩天上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帝。中国大多数朝代崇拜浩天上帝。浩天上帝是规则的化身,没有情感,也就是命运。
然而,浩天上帝并不是玉皇大帝。直到南朝,“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大帝”的称号才出现在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这两个神在玉清三元宫右侧排名第十一和第十九。他们是道教的神,也是玉皇大帝的雏形。
隋唐时期,玉皇的信仰已经很普遍了,我们也可以在一些故事中看到痕迹。比如白居易的《梦仙》中的“仰拜玉皇帝,稽首前至诚”;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中的“上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李白的《送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中的“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在刘复的《游仙》中,“天上见玉皇,寿与天地休”;《以州宅夸乐天》中的“我是玉皇香案吏,堕居还得住蓬莱。”
宋代道教大兴,道教将“玉皇道君”与“高上玉帝”融为一体,就有了“玉皇大帝”的神。这位神位于道教诸神之首,却位于三清之下,用这位神取代了浩天上帝,成为朝廷崇拜的至高神,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道教的地位。据《朱子语类》记载,朱曾说:遂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浩天上帝反坐其下。不要为此违背暴力和叛逆!
明朝时期,商云在《商文一疏稿》中提出:“情天者,至尊无对,尤其是他神可比。”提出浩天上帝是天,玉皇大帝只是道教的神。用祭天的规格祭祀玉皇大帝是不合法的。因此又被降格了。然而,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玉皇大帝。(因为浩天上帝属于民族神话,不依赖宗教存在,古代人没有资格祭天,而是祭祀更多的宗教神灵。)
因此,玉皇大帝的出现可以认为,最早的目的是将神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玉皇大帝的起源可以说是“玉皇道君”与“高玉皇大帝”的结合。因此,对于他的详细起源,我们可以参考一本道教经典《高玉皇大帝集经》。这本书大致是唐宋时期写的。
在这本经典中提到,高玉皇大帝最初是三清的祖先,但浩天世界光明而美妙的乐国国王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祈祷上帝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孩子。元始天尊和黄皇帝认为这两个人都是美德的人,所以他们把三清的祖先变成了他们的孩子。
孩子出生时光明,但聪明善良,深受人民喜爱。当国王去世并接任王位时,他选择将其禅宗让给一位德国大臣。他选择了感受天人的痛苦,修行天道。后来,他抢劫了320名金仙女和1亿名玉皇大帝。最后,他成为众神中的第一个指挥官。
然而,无论是这个【浩天世界】还是这个【王子感受人间疾苦悟道】,总有一种拼凑在一起的感觉。然而,从神话和故事中学习是很正常的。不要做基本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