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哪位皇帝被称作蟋蟀皇上(谁被称为蟋蟀天子)

草窗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含有一句:“大明宣德间,宫里尚促织之戏,岁征民俗。”大明宣德便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国号,被称之为“促织天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瞻基是洪熙皇上朱高炽的长子,都是永乐皇帝的嫡长孙。出世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世的那天晚上,那时候是燕王的明成祖以前进行了一个梦,他梦到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予他,古时候,大圭代表着权利,朱元章将大圭赐予他,正表明要把河山送了。

那时候朝中立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区上有象他、周忱这种督抚,真的是人才辈出,这也使得那时候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出现即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以后的有名的“仁宣之治”的鼎盛局势。

成为安宁天子的朱瞻基慢慢地骄奢淫逸下去。因为她从小就喜欢玩蟋蟀,因此即位以后遣太监四处寻找上等的蟋蟀,带到宫里赛事争斗。还常和太监内侍排成一圈,将二只蟋蟀放置装饰设计精致、锦香扑鼻的圆盆中,让其展翅互斗,左右博击,直斗得一只败阵逃跑,一只胜利穷追猛打,在场的太监婢女不了地鼓掌捣乱,宣宗则像一个玩童一样激动不已。上之所好,下必效焉,在宣宗的演示下,“万姓甚为风俗习惯”,斗蟋蟀一时变成国内流行的游戏。

他曾让全国各地采购优等蟋蟀来北京,地方官员为了能讨好宣宗,都得寸进尺地布置任务,一度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朱瞻基又被老百姓称之为“促织天子”。

草窗蒲松龄依据这一段史事写出了一篇生动形象的小说集《促织》:卫所军人群中,传闻有些人捕献蟋蟀,相比杀虏有功的事。宣宗在苏州采购蟋蟀,虫比人贵,弄得怨声载道,有民谣歌曲道:“促织叫,宣德皇帝要。”

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地区,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寻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马儿易之。妻室认为马儿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他的老婆,且畏法,亦经焉。

此外,朱瞻基还有一些爱好,如,他好房中秘术,曾向太医院一位太医索取这方面的书,这名太医较为刚正不阿,对他说,这个人是治病的,老前辈(指太医院)传承下来的也都是一些古医书,没有那类的书。这令朱瞻基极其不满意,于是便让人把这名太医悄悄的就地正法关在狱中,不许别人了解。太医的家人都觉得诡异,就找人探听。获知真相之后,太医的家人都害怕说破,只有苦涩的等。这位太医被关掉很长一段时间才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