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这首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感情(作者韩翃所写的中心思想)

摘要:《寒食》:春城到处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夕阳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直译:长安的暮春,散落的花絮到处飞舞,寒食时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的御柳。夕阳下,宫城里的宫人用皇室蜡烛分发,烛光的烟尘散落在贵族家中。

《寒食》——皇帝给了作者韩红,因为他喜欢这首诗。

唐代诗人如云。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但是很有才华。比如这个韩翃。他的资料不多,连生卒年都没有。

然而,有一个关于他的轶事,那就是《太平广记》中的柳氏传。:

韩红朋友的爱姬柳氏和他相爱,朋友们看到这一点干脆帮助了他们。韩红回家探亲时,安史之乱爆发。他不得不写诗和抱怨,把钱寄给刘。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长安,刘氏已被强人占领。皇帝得知后专门下诏,使两人终于团圆。

然而,韩红的诗确实很有名。例如,下面的七绝《寒食》它广为流传,为大家交口称赞。

寒食

春城到处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夕阳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直译:

散落的花絮在长安的暮春处处飘扬,寒食时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的御柳摇摆。

黄昏时分,宫城里的宫人拿着皇室蜡烛分发,烛光的烟尘散落在那些贵族的家中。

赏析: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两天的中国民间节日。寒食节到了,禁止烟花,只吃冷食。寒食节起源:春秋时节,晋公子重耳流亡19年,大臣介子推忠诚守护。

重耳成了国君后介子,却躲在山里。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奖励,但他被烧死了,没有出山。于是重耳立寒食节纪念他。

这首诗写的是唐代寒食节期间,皇帝派宫人送去“榆柳之火”点燃的蜡烛,以免让他宠爱的贵族在寒食节黑灯盲火。

第一联:

在暮春的长安,到处都是落红飘絮。寒食节来临时,皇宫里的东风吹着柳树,随风摇曳。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兴起之句,介绍了事件的时间和地点:暮春的寒食节,长安。

第二联:

当夜幕降临掌灯时,我看到一群宫人走出宫殿,到处传递蜡烛。然后我看到那些贵族的家,燃起了卷曲的烟。

寒食节,人们不能点灯。皇帝下令给宠臣外戚送蜡烛,一是提醒寒食即将结束,二是让大家学习介子推。

这首诗受到当时皇帝唐德宗的高度赞赏,因为它写了宫殿的风景和皇帝的烛光。因此,他提拔韩红担任驾部郎中知制专利的重要官职。

当时,一位江淮刺史与韩红同名同姓,唐德宗亲自抄写了《春城无处不在飞花》全诗,并指示写这首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