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城市总人口超过470万,下辖1个区、2个县、10个县,共13个区、县。分别为:盐湖区、临沂县、平陆县、瑞城县、元曲县、新疆县、夏县、万荣县、江县、闻喜县、吉山县、永济县、河津县。
山西省属于中国北方省份,也是中国中部六个省份之一。山西省地质结构复杂,以山、丘、坡为主,易守难攻。
因此,古代对山西各地的评价是“控带山河,占天下之肩,四塞之冲,控五原之都”。
山西省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关口,如娘子关、雁门关等。在古代历史上,围绕这些关口的大规模战役随处可见。
同时,山西省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晋文化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自身的特点。山西省共有11个地级市,总人口超过3500万。总人口略低于陕西省。
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省会太原市人口最多,人口超过530万。
二是运城市,总人口超过470万,下辖1个区、2个县级市、10个县,共13个区县。
运城市13个区县的区划与山西省的区划调整有着互补的关系。东汉末年取得巨大成就的著名将军关羽(不可能,我的二弟是不可战胜的)是运城人。
元朝前,历代王朝基本采用州县两级区划。
13世纪中期,北方元朝崛起后,大金国、西夏国、西辽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在几十年内被淘汰,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帝国。
随着领土面积的快速扩大,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特点十分明显。
面对全国数百个州府、数千个县、粮食产量、耕地亩数、人口数据等,元朝十分头疼。
以耕地为例。由于地质结构和气候不同,各地的耕地分为沙土地、泥土地、旱地、水浇地等,每种耕地分为甲、乙、丙丁等类型。
大豆、高粱、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品种差异较大,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
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完全无法期待。唐朝的15条道路和宋朝的23条道路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最后,元朝结合宋朝23路的经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金国银行尚书台的成熟框架,推出了著名的省级银行制度。
元朝将全国分为陕西省、湖广行省、河南省江北省等10个省。
当时,鉴于山西的重要性,山西各地由中书行省直接管理。
各省下辖各路,各路下辖各州府,各州府下辖各县,相当于四级区划。
虽然元朝建立了省级制度,建立了省级制度的框架,但各方面都不完善。
元代各行各省面积过大,管理难度过大。而且地方机构设计粗糙,相互重叠。
朱元璋于1368年成立明朝后,根据明朝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
例如,撤销道路,设立了省、州、县三级区划,这一划分非常经典,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前后几百年。
同时,还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三司并立的模式。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迪在位时,南北直隶和13个省随着明朝迁都而形成。
事实上,中国许多省份的总体规划实际上是在元朝统治时期建立的,如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等。与目前的规划相比,它非常接近。
山西省设立了一系列州府,共有太原府、大同府、汾州府、平阳府、鹿安府、泽州府、沁州直隶州、辽州直隶州等6个府和2个直隶州。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统治后,结合清朝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调整了区划。
最后,内陆18个省的区划格局形成。清朝统治时期,山西省的区划调整幅度很大。
调整后,山西省下辖太原府、平阳府、鹿安府、汾州府、大同府、朔平府、宁武府、泽州府、蒲州府、辽州直隶州、沁州直隶州、忻州直隶州、代州直隶州、保德州直隶州、解州直隶州、江州直隶州、吉州直隶州、息州直隶州等9个府和10个直隶州。
共有6个散州,90个县,那么,什么是直隶州,什么是散州呢?
直隶州等于政府,属于省级管理。散州等于县,属于政府管理。虽然每个人都是州,但水平完全不同。当时,运城市的大部分县都属于平阳政府管理。
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阶段。各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休养。
转眼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形势的逐步稳定,中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
同时,山西省还设立了一系列重要项目。山西省设立了运城区、临汾区等一系列专区。
运城专区成立后,下辖安邑县、万泉县、河津县、吉山县、新疆县、闻喜县、江县、元曲县、夏县、平陆县、解县、芮城县、虞乡县、永济县、临晋县、沂氏县、荣河县等17个县。
当时有些县太小了。因此,到1954年,运城专区下辖的17个县中,部分县合并调整。
几个月后,运城专区被撤销,晋南专区与临汾专区共同组成。当时,晋南专区几乎管理了山西省南部地区,下辖县数量众多。
其实下辖县太多,各方面都有问题。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水平非常有限。
此外,山西地质结构复杂,召集各县开会。距离较远的县可能要提前2天出发,否则就不能到了。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所有专区更名为地区后,晋南专区更名为晋南地区。
鉴于晋南地区管辖范围过大,管理困难。
1970年,运城地区成立,下辖运城县、新疆县、江县、吉山县、万荣县、永济县、夏县、闻喜县、平陆县、元曲县、芮城县、河津县、临沂县等13个县。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中国各省辖区开始陆续调整为地级市。与此同时,一些经济强县改为县级市。
八九十年代,运城地区的运城县、永济县、河津县陆续改为县级市。
截至1999年,运城地区下辖3个县级市、10个县。2000年,运城地区被撤销,运城地级市成立。
同时,运城县级市被撤销,成立了盐湖区。此时,运城市辖1个区、2个县级市、10个县。到目前为止,运城市13个区县的划分已经完全形成。
分别为:盐湖区、临沂县、平陆县、芮城县、元曲县、新疆县、夏县、万荣县、江县、闻喜县、吉山县、永济县、河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