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荀子的名言。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意味着统治者如船,普通人如水。水不仅能让船稳步航行,还能把船推翻吞没,沉入水中。说明事物用得当有利,反之亦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意思,大概相当于“得民心者得天地,失民心者失天地”。
君主如船,人如水,水不仅能使船安全航行,还能使船沉没。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也就是说统治者如船,普通人如水,水不仅能使船安全航行,还能将船推翻吞没,沉入水中。说明事物用得当有利,反之亦然。这句话的意思很直白,就是把政权当成政权“舟”,而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大致相当于意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荀子·《王制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平民安政,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普通人,水也;水载舟,水覆舟’。”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见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陛下以为可怕,诚如圣旨。”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年),名境,字卿,华夏族,战国末期赵国人。世界被称为思想家、作家、政治家“荀卿”。西汉时期,因为避汉宣帝刘询忌,因为“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姬下学宫祭酒,后为楚兰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