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日英雄命名的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9月,抗日英雄左权在这里殉国,因此更名为左权县以纪念。2019年3月,左权县被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分县,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包括左权将军烈士陵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
山西省东部边缘在太行山脊中部有一个名字“左权县”县城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故乡。事实上,这个县最初被称为“辽县”,1942年9月,山西人改名左权县,纪念在此牺牲的抗日将领。
1905年3月,左权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平侨乡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一个大家庭靠着几亩地主租来的土地生活,生活艰难。他一岁半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留下孤儿寡母,处境更加艰难。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左权很小便就开始干农活,放牛,砍柴等,为母亲分担重担。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母亲还是坚持送他去读书,因为有了文化才能改变命运。左权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成绩优异。
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二十一条”。正在上小学的左权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虽然他只有10岁,但他也知道“爱国”,写下了“不要忘记五九国耻”几个大字。他一边学习,一边在村里宣传村民“反袁世凯,反日本帝国主义”思想。两年后,他被县立中学录取,参加了我党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开始接触进步思想,从而产生了革命思想。
1923年底,18岁的左权毅然退学,辞去母亲参军。这一次,母子俩都没想到会变成永别。他来到广州,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此期间,左权努力学习技能,提高军事素质。1925年初,在陈庚的介绍下,他加入了我党。不久,他开始了17年的军旅生涯。同年,他被组织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他的能力。1930年6月,左权结束留学,回到祖国,投身革命,被任命为红新12军军长。
左权不仅具有优秀的军事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指挥和组织能力。他是一位罕见的综合性人才。他曾指挥国军第26军起义、强渡大渡河等战役,参加万里长征,并与先锋部队一起指挥作战。他和聂荣珍指挥包围了胡宗南的78师,歼灭了两个敌人团。左权每次作战都会制定周密细致的作战计划,深受全军赞赏。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部粉碎了华北日伪军的扫荡阴谋,壮大了抗日力量。此外,左权还参加了百团大战、长乐之战等知名战役。
1939年,左权和刘志兰结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前线战争很紧急。他很少回家陪妻子和孩子,他感到内疚。他没有时间回老家看望他的老母亲。他的母亲由他的兄弟照顾。但是他哥哥不幸去世了,他仍然不能回去看望他的母亲,所以他不得不委托他的叔叔来帮助他。然而,他经常给母亲写信,报告他的安全。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扫荡”,左权不幸在突破中牺牲,年仅37岁,以掩护大部队撤离。他死后,全军都很伤心。主席亲手写下誓言:为左权同志报仇!为了纪念他,成千上万的当地人共同要求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1946年,左权的母亲得知他牺牲的消息,悲痛之余,请人写祭文:“我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在民主解放成功了,牺牲了一身,有什么足惜,我儿有知,地下闭眼!”感动了无数人。后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老人走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