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讲基层事。
1994年,我在一所农村初中担任三年级重点班主任。那年夏天,班上的孩子们考得很好。我小学毕业的孩子们也被镇上的重点初中录取了。我们学校的校长已经收到了调整令:去镇上的重点初中担任教学主任。
我妻子提醒我:你为什么不申请,去孩子上学教书,顺便照顾孩子呢。
我没有抱太多希望,就把意思和我们必须调令的校长谈了谈。
8月,我得到了一个通知:希望能实现。校长私下对我说:不,也经历了起起落落。镇中学首先报名,教育小组被划掉,原因是你是学校的检查老师。然后报告,镇考虑,最后同意。
因为我和“老”校长的口头申请,这些过程就是这样。
8月底,我来到新学校报到,安排我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成为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我很高兴接受。“知恩图报”、公司敬我一尺,我敬公司一尺,这些基本的做人做事道理,我还是懂的。
在我进入公司之前和之后,连续有两件事要做:
曾经向往的镇重点中学,在开学之前,当时成本上千万的宏伟教学楼和实验楼刚刚完工,交付使用,都是全新的,让人很舒服,好像交了好运。
当时镇上重点中学还在集资。镇上交800元,镇下交1500元。孩子报名交费的时候,我还在镇下。现在我们已经在镇上有住所了。申报后,教育组退还了我700元。也挺顺利的吗?
经过1994年下学期的工作,我们班被学校评为先进班,两个班的学科成绩在期末统一考试中分别获得学校年级第1名、第二,94年我个人教书育人工作的年终成绩被当时县评为:优秀。
那一年,我最幸运的是:顺利的事情一个接一个。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感到幸运。
再想想,所谓的顺利,“想睡就来枕头”的机会巧合,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准备和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