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庆叫重庆?古代重庆叫什么?重庆历史的起源?
重庆市,简称渝,又称山城,位于中国西南部和长江上游。东部是湖北省和湖南省,南部是贵州省,西部是四川省,北部是陕西省。
截至2019年底,全省总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24.32万。
重庆又称重庆,因为嘉陵江古称渝水。北宋时期,渝州改为恭州,南宋时期,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称皇位,称为双喜庆,于是晋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因此得名。
夏商时期是百濮地,西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都,建立了巴国。
战国时期,巴国被秦国摧毁,置巴郡,秦朝时期,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中之一。
汉代,巴郡称江州,由益州刺史部管辖。
公元190年,巴郡三分,永宁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鱼复,巴郡治阆中。公元201年,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
东汉初期,岑彭从江州进入益州平定公孙。东汉末期,刘备、诸葛亮通过江州平定益州。
三国时期,刘备在巴东县白帝城(今奉节)托孤,李燕在江州筑大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西晋巴郡改为梁州。东晋十六国时,巴郡属于成汉,重庆东部属于东晋巴东郡。
隋文帝时期,将楚州改为渝州,治巴县,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起源,隋朝杨帝时期,复为巴郡。
唐代初为渝州,后改为南平县。首先隶属于贵州总管府,然后隶属于贵州都督府,属于山南西路。公元758年,重返渝州。公元759年,渝州改为剑南路东川节。
北宋时期,属于贵州路管辖,公元1102年,由于赵思谋反,宋徽宗以“渝”为“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
南宋时期,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皇位,自称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因此得名。
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公元1259年,在重庆合川打起钓鱼城之战,蒙古大汗蒙哥被流矢击中身亡。
此后,蒙古众王回到欧亚战场争夺汗位,使宋朝延续了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元朝时期,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四川南道宣慰司,隶属于四川省。元朝末年,农民军明玉珍建都在这里,国名夏天。
明朝时期,朱元璋灭大夏国,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的政使司。现在,重庆直辖市的地区仍然分为重庆府和贵州府。
清朝时期,重庆直辖市仍分为重庆府和贵州府,后分为酉阳直隶州和忠州直隶州。公元1890年,中英两国签署了《烟台条约续签条约》,重庆是通商港。
甲午战争战败后,重庆签署了《马关条约》,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港。
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从南京迁至重庆,将重庆提升为直辖市,为中华民国“陪都”。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1953年3月,重庆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重庆并入四川省,改为四川省辖市。
1997年,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中央直辖市。
截至2019年底,重庆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
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
南川区、岐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
八个县分别是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四个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