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京杭大运河,江苏省扬州市也因运河而衰落。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所以中国的许多城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许多城市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城市地理条件的不同,有时城市会迎来发展时期,有时会迎来衰落时期。俗话说“人没有百日好,花没有百日红”。
今日我们将介绍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及它的兴衰历史,这座城市就是江苏省的“扬州市”。
先来看看扬州的现状,扬州是江苏省的地级市,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位于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
被称为“淮左名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城、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风景旅游城市。
目前扬州总面积约6591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约459万。
2019年扬州GDP总额约5850亿元,同比增长6.8%,城镇常住人均可支配收入4550元,农村常住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3元。
从江苏省各城市来看,扬州市GDP总量仅次于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在江苏省排名第七。
如果在全国排名,扬州将超过30人。在中国的城市体系划分中,扬州属于二线城市梯队,前面有4个一线城市和15个新的一线城市。
因此,客观地说,扬州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也很高。它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也值得称赞。
然而,如果我们对扬州的历史有所了解,我们对扬州的现状并不十分“满意”。
因为扬州曾经在中国的地位和现在的上海一样,古诗有云“三月烟花下扬州”,当时扬州是很多人向往的城市。
回顾扬州的发展历史,扬州的建成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至今扬州已建成2500多年。
春秋时期,扬州被称为“汉越”,秦汉时期被称为“广陵”和“江都”,北周时期被改为吴州,隋开皇九年被改为扬州。
八年(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将扬州治所从丹阳(今南京)迁至江北。
到目前为止,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划分和地理位置上已经基本统一,历史上的“繁华扬州城”已经开启。
扬州的发展源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我们知道内河航运是古代最有效的交通方式。
扬州正好位于中国天然“黄金水道”长江和“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因此,扬州的发展源于京杭大运河的挖掘。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中国的许多河流从西向东流动。
例如,黄河、长江、珠江、淮河等河流从西向东流动,这些河流缺乏自然的河流交流,因此中国南北航运非常困难。
为了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中国从春秋开始挖运河。隋朝时期,直达中国北方洛阳的运河被挖掘出来。元朝放弃洛阳,直接前往北京,贯穿“京杭大运河”。
如今,京杭大运河不仅仍在发挥作用,而且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作为长江沿岸的城市,可以依靠长江航道进行东西航运。随着南北大运河的不断挖掘和扩张,扬州的交通状况不断加强。
因此,扬州的发展始于隋唐时期,而京杭大运河完全修建后的明清时期。
扬州的兴起得益于“水运”的发展,扬州大量货物集聚转运,扬州商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一半的盐配送中心。
有一段时间,扬州商人云集,城市发展迅速,成为富甲一方的超级城市,当时扬州的交通地位不亚于今天的上海,甚至更是上海。
然而,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和海运的不断发展,内河航运的运输地位不断下降,扬州的运输地位也不断下降,从“超一线城市”转变为“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