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地方证监局的通知在公募基金行业掀起轩然大波。
该通知要求基金公司在5月底前提交薪酬激励约束机制的实施计划;还建议抑制高薪、快速增长,并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少数尖端情况。
各基金公司应通过2022年薪酬发放计划,提交2021年人均薪酬增长率、中位数、平均数、最高数、最低数等信息,并对近三年薪酬进行数据分析。
自1998年首批公开发行基金公司成立以来,公开发行行业一直处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员工一直被称为受过高等教育和高薪。随着行业的全面发展,主要基金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不断上升。
公开发行可能不是人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但它必须是最“稳定”的高薪行业。薪酬改革计划即将实施,行业飓风不可避免?
最“稳”的金领
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起伏密切相关。风水轮流转,今年来我家。一些行业的高薪时刻已经成为云烟,而一些高薪神话仍在继续。
十年前,有传言称公募基金行业人均收入超过100万元。一位长期负责基金审计的人士透露,华南一家龙头基金公司在2008年和2009年为员工支付了约1.5亿元和2亿元的现金。与约150名员工的数量相对应,人均年收入已达到数百万大关。
2020年,华夏基金股权转让,让外界窥见行业领头羊薪酬的冰山一角。
2008年和2009年,基金公司支付给员工和员工的现金分别为5亿元和6.69亿元。根据华夏基金在职人数,上述两年人均工资和福利分别达到130万元和124万元。
人均工资高的前提是人均收入高,盈利能力强。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公共基金的收入规模和利润量远低于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但员工数量少,人均收入高,盈利能力强,这是高薪的基础。”
“公募基金从业人员收入高,行业应该如何体现社会价值,这是大家讨论的话题。”
一家银行基金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在公众眼中,高端制造业和战略产业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但二级市场的股票投机听起来并不那么‘先进’。”
业内人士也反思了高薪。一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在当前环境下,过度和短期的激励会导致各种短期行为,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该负责人认为,一些过度追求短期排名的做法会使产品大幅回落和波动,并诱导投资者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认购。
公开发行行业的薪酬改革正在进行中。一家华南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还没有发放年终奖金。过去,中后台的年终奖金将于3月和4月结算。”。
“我认为薪酬改革只会影响一些主要的基金经理。但作为一揽子计划,一些中后台高管已经开始与员工交谈,这是一个信号。”华南基金公司告诉记者,年终奖金的缩水似乎近在咫尺。
神话与现实
外界对公募基金天价薪酬的关注从未停止。
传奇基金经理王亚伟的千万年薪曾被视为公开发行业的“上限”。近年来,领先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迅速增长,高薪谣言越来越受到关注。
董承非自掏腰包,自购4000万元,可以窥探头部基金经理的高收入。著名基金经理蔡嵩松也曾被报道年终奖金高达7000万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谣言。
外界猜测并非毫无根据:管理规模300亿元,对应1.5%的管理费,加上基金经理15%的份额,约6750万元。蔡松松公开表示,他的个人资产在房地产上,甚至“有一些学区住房压力”。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很多谣言都是假的。我们公司的薪酬制度是背靠背的。我不知道我的同事花了多少钱。”。
2017年,太智联合统计显示,基金经理税前年薪(含税前年终奖)中位数为169万元。
根据太智联合数据,基金公司总经理税前年薪(含税前年终奖)为511万元,副总经理税前年薪(含税前年终奖)为337万元。
许多劳动争议公开了基金行业的绩效奖金。
2017年8月,中海基金前总经理黄鹏离职,随后因未发放递延奖金而与老东家上法庭。黄鹏年薪138万元,离职后未获得2015年专项激励计划奖金69万元。
薛天,长信基金前基金经理,月薪为税前8.33万元。离职后,他向长信基金追讨了2016年739.41万元的业绩。
“一家独大”的奖金分配机制也浮出水面。2015年,薛天所在国际业务部绩效奖励187.62万元,实际发放薛天绩效奖金高达167万元。此外,薛天表示,2016年部门绩效奖励850.11万元,薛天绩效奖励739.41万元。
薛天的“求薪案”还披露了长信基金的奖金发放节奏。2016年第一季度末部分发放后,大头直到2017年1月才发放。
国联安基金的“工资收款案”公开了公司的年终奖金制度。2015年,该基金公司排名50位,年终奖金高达1.35亿元。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陈要求年终奖金739万元,但后续金额降至160万元。
2015年,监督审计部主任年终奖89万元,风险管理部主任115万元,人力资源副主任年终奖88万元。
平均工资
“我们的客户服务人员每月的基本工资只有4000元。”一家基金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然而,中后台工作人员的工资也依赖于天空,并根据不同的市场获得年终奖金。”
有些人仍然愿意从主要的互联网制造商跳槽到公共基金作为中后台。刘叶(笔名)曾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制造商工作,然后加入了上海的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刘叶告诉记者,“薪水不多,但加班少,为什么不呢。”
一家龙头基金公司的高管被称为高收入,据说副总经理的年薪是3000-4000万元。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公转私”基金经理林鹏为例,第一天发行规模为150亿元,管理费1%为1.5亿元。
这位业内人士说:“除了渠道分享,数千万人无法逃脱。大头仍然是行业惯例的20%业绩佣金,遇到牛市分钟财务自由。”。
“如果基金管理费与业绩挂钩,甚至基金经理的收入与业绩挂钩,那就没问题了。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多拿,业绩平庸的基金经理少拿。”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告诉记者,“工资水平和工作强度也是对应的。”
由于中邮基金已在新三板上市,是一个可探究的行业样本。新三板上市以来,中邮基金高管平均年薪明显下降。
2016年,7名高管的总工资超过4000万元,人均年薪近600万元;2017年,7名高管的总年薪将达到387.68万元,人均554万元。
2018年,中国邮政基金新增2名高管,9名高管的平均年薪进一步降至440万元。2019年,其高管人均年薪继续下降至190万元。此后,该基金公司高管的平均年薪一直徘徊在200万元左右。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员工的工资就越高。”但这是一个问题。”华南基金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如何平衡公司的发展和员工激励机制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