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大才子,分别为组织编写《永乐大典》的解缙,写下《临江仙》的杨慎,也有就是现在的主人公徐渭。
相比前两位古代历史的声名显赫,徐渭看起来没名气,甚至有一些名不符实,这还要从他命途多舛的一生谈起。
【百日失父】
徐渭,字文长,生在明朝正德年间,浙江省绍兴市府山阴县人,徐渭的爸爸担任过四川夔都府同知,等同于今日的重庆市市长,也算是是官臣天雄。
但徐渭的母亲是侍妾,他就是妾生,加上他刚刚满百日,爸爸便去世,让他在朝里的境遇十分尴尬;十岁时,由于家业没落,徐渭的母亲又被赶出王家,他则是由嫡母苗氏养育。
尽管苗氏对徐渭的教学算是放在心上,但徐渭青少年儿童时无法得到亲父母的爱,在家里地位低,让他的个性有很大的缺点,也给自己的悲惨人生做了铺垫。
【天才儿童健在】
但是,徐渭尽管身份卑微,却才思敏捷,聪慧出现异常,六岁能念书,九岁能写作,十多岁便闻名距离,世人都称其为天才儿童,把与汉朝的杨修、唐朝刘晏一概而论。
在这里番人情冷暖当中,徐渭一方面傲气自赏,同时也忧心忡忡。
直到成年之后,徐渭不但人长得英俊潇洒,响声还超好听(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鹤唳),文章内容也越写就越好。
但所做诗词大多是愤世嫉俗的著作,还常常在半夜三更开展诵读(常常中夜咆哮,发泄气愤),的确有些狂放不羁。
【命途多舛】
但是,运势给徐渭开了一个极大地玩笑话,从小以才名而出名村里的徐渭在科举考试这条道路上却屡屡陷入困境,从二十一岁考得四十一岁。
当习惯了粪青的徐渭考得持续考得八次都未能革职,不得不承认,在高考这一块,徐渭真的比解缙(三甲第十)和杨慎(状元及第)差很多,以致于他一度怀疑人生道路。
在这段时间,王家资产被豪绅占据,徐渭的老婆又患病早亡,人亡家破,名利不第,生活的苦让本来就性格有缺陷的徐渭患了精神分裂症。
【第一幕僚】
明嘉靖后半期,海防废弛,日寇屡次犯边,侵犯沿海地区。平常喜读兵书的徐渭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为绍兴府驻防部队抗倭战斗中献计献策,初露锋芒,导致了抗倭总指挥长胡宗宪的关注。
并晋升为幕僚,为抗倭计划献计献策,助其捉拿日寇头领张贵、招抚强盗汪直。徐渭也受到了嘉靖帝的器重,再娶李氏,走向人生巅峰。
明军抗倭图
可是好景不常,明嘉靖末期,严嵩被免去,依赖于严嵩的胡宗宪又被牵涉,最后丧生于牢中,他原来的幕僚也了解人受到牵连。
这时的徐渭对胡宗宪被陷害而亡倍感悲痛,更忧虑自身遭受残害,对于人生失望透顶。
加上徐渭天性本来就偏执,生活中的压力和在精神上双重刺激,让他发狂,最后走上绝路。
但也许是方式选取不合理,徐渭竟依次自杀九次未死,痛苦不堪。
在又一次精神病发作时,徐渭因猜疑继妻李氏不贞,把它杀掉,他所以被关入牢房,坐牢七年,最后在朋友张元忭等的支持下才最终获得自由。
【亦师亦友】
徐渭无罪释放,开始在苏沪杭静养,然后游览九边,科学研究国防边防站,接着经戚继光的详细介绍,被东三省省长李成梁晋升为家教,专家教授李如松兵书。
徐渭与李如松两个人一见如故,良师益友,变成忘年交,徐渭都将自身毕生所学及在浙闽抗倭的实操体会心得倾囊相助,最后谱写了一代名将。
【落魄晚年时期】
徐渭一生不管产业链,金钱顺手散去,加上他遗世而独立,不愿委于大户人家,以致于常常断炊,食不定期。
晚年时期徐渭返回故乡,只能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上略有闲钱,便不再更新著作,反而是到酒馆狂饮喝闷酒,有时候配建斧毁面爆头,精神疾病也日益比较严重,最后在贫困潦倒中过世,长年七十三岁。
【结语】
徐渭的一生尽管历经波折艰难困苦,但是他个性化明显,爱好独创性,才华横溢,在文学、书法艺术、美术绘画、中国戏曲甚至国防一道都有着极大的功底。
这个人是我国“泼墨画写意画画派”创办人,开辟了一代风格,书善举草,能操琴,谙音韵,“有明一代才俊”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