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北京故宫较大、最壮观的城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便是太和殿,也就是我们嘴里的“金銮殿”。这次我带大家一起充分了解一下太和殿。
一、简述
太和殿别名“金銮殿”(图1),是紫禁城后朝三大殿里的殿内。太和殿是北京故宫古建筑群内最大大、装饰设计更为富雅的城堡,都是建筑等级最大、最大规模城堡。
是明清时代执政者举办重要庆典、公布命令的区域。它合理布局、结构、装饰设计都意味着了我国古建筑手艺的最高级造就,是当代古建筑知识与掌握明朝清代政治体制的重要方式。
图1 太和殿
二、发展历程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三大殿完工(奉天殿、寡宿殿、谨身殿),太和殿那时候称之为奉天殿;第二年,三大殿遭雷击烧毁。
1440年(擒雄五年),三大殿复建进行。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走红,前三殿、奉天门市、文武双全楼、大清门全被烧毁。
至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才所有复建竣工。项目建成后,三大殿更名为皇极殿、中殿、建极殿。
1597年(万厉二十五年),紫禁城走红,烧毁前三殿、后三宫。重建工程项目直到1627年(天启七年)才竣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军攻占北京市,纵火焚烧处理紫禁城,清朝灭亡,三大殿损毁。同一年,清顺治皇帝入驻紫禁城,创建清代。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太和殿复建,三大殿更名为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1679年(康熙十八年),太和殿起火烧毁。
至1695年(康熙皇帝三十四年)复建。自此经过明朝清代两朝数百年,太和殿慢慢破旧,瓦块掉下来,预制构件腐烂,墙绘退色,存在比较严重安全隐患。
因而,故宫博物馆于2006年对太和殿开展整修,经过2年,2008年整修结束,整修后太和殿金壁辉煌,别具匠心,再次迸发出昔日的光芒。
三、作用主要用途
大部分的人认为太和殿主要是用于皇帝上朝的区域,其实不是啊,太和殿仅有举办重要庆典的时候才能使用,具体使用频率非常少,它更重要的是君权的寓意。
明朝清代皇帝上朝的区域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太和门,另一个乾清门。乾清宫、养心殿也曾经做为皇上接见重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
太和殿通常是举办盛大游戏庆典的区域,每一年的元旦节(现今新春佳节)、冬至节气、万寿节(皇上的生日)三名节及其皇帝登基、结婚、册封皇后。
发布举人黄榜(别名英才)、派将出战等重要庆典仪式都在这里举办。
四、建筑特点
太和殿座落在三重汉白玉石基中,面阔11间,净宽5间,长64米,宽37米,总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着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经营规模最巨大,都是级别最高的建筑。
太和殿的建筑类型为古建筑级别最高重檐庑殿顶(简单介绍见北京故宫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庑殿顶),正脊两边安有高3.40m、重达4300kɡ大吻(又叫龙吻,图2),喻意救火采水。
垂脊设置有十个脊兽(图3),成为国内古建筑装饰设计级别最高独例。
我国古建筑的房脊一般都会设有脊兽,总数以单数为主导,最高达九个,唯太和殿有十个脊兽,变成了古建筑级别最大的代表,体现出了君权的高于一切。
垂脊从下向上,第一个为骑凤神仙,后边十个脊兽先后为龙、凤、飞马、福美来、狻猊、狎鱼、獬豸、牛牛游戏、行什(实际见北京故宫房脊里的小兽-印证紫禁城600年的繁华与浮和沉)。
图2 太和殿正脊两边的正吻
图3 太和殿垂脊上十个脊兽
太和殿上有宽广的服务平台,称之为丹陛,别名月台。月台子上摆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图4)、铜鹤(图5)各一对,铜鼎18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中国古代的记时器,嘉量是中国古代的规范量具,二者全是君权的标志。陛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雕刻底座,周边环以护栏。
护栏下安有排水管道使用的石雕产品领头,每到多雨季节,可展现千龙吐水的奇景(图6)。
图4 铜龟
图5 铜鹤
图6 千龙吐水
太和殿的点缀十分奢华。屋檐下施加集中的斗栱,室内室外梁枋上衬以和玺彩画。铝门窗上端嵌成菱花格子,下边浮雕图案盘龙图案设计,接榫处安有刻写龙纹玉的鎏金铜叶。
殿里金银铺装(因此别名金銮殿,图7),金银表层淡黑、光亮、光洁、光亮,经过数百年仍然明亮如初见(金银的简单介绍见故宫宫殿里的金银是金子做的吗?)。
殿里设有质量最注重、装饰设计最华丽、级别最大、雕镂最精致的髹金漆云龙纹王位(金銮宝座),它建在正殿中间七层阶梯高台子上,后才摆放着七扇雕有云龙纹的髹金漆大屏风隔断。
王位两边排序6根直径为1.00m的沥粉贴金盘龙花纹的巨柱,所贴金箔选用浓淡两个色,使图案设计突显独特。
王位前两边有四对摆设:宝象、甪(读lu)端、丹顶鹤和香亭。宝象代表国家稳定和政权的夯实;甪端是传说中吉祥动物;丹顶鹤代表长命;香亭喻意河山牢固。
王位上边天花吊顶正中间安装形若伞盖往上隆起藻井。藻井正中间雕有蟠卧的飞龙,领头下挫,口衔宝石(图8)。
图7 金銮殿内部
图8 藻井
太和殿工程建筑雄伟壮观,装饰设计雍容华贵,是中国古建筑中级别最大、最大、最壮观的城堡,代表了王权的高于一切,彰显了中国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