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建文帝吗(建文帝朱允炆到哪里去了)

朱允炆很有可能在南京解释过。但是因为这个人太传奇了,所以留下了很多神秘的结局。

结局一:跑去做和尚。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朱元璋早年就知道朱允炆可能守不住江山,所以他提前为弟弟准备了法衣和禅杖。

当朱迪的军队被杀时,朱云文剃了头发,穿上法衣,拿着禅杖溜走了。从那以后,朱云文四处游荡,最终在江苏省吴县的普洛寺定居下来,46岁去世。此外,还有其他各种寺庙的传说,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结局二:出国。

这很新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朱迪成为皇帝后,让三保太监郑和多次下西洋。

据民间说,郑和下西洋表面上是为了传播明朝的文化,实际上是为了寻找流亡海外的朱云文。因为朱云文是一个外国人,他可以在海外立即被发现。

结局三:朱允炆自焚而死。

这似乎是对正史的解释,因为朱棣入宫前,朱允炆已经指出了皇宫。结果,朱棣来的时候发现了几具尸体,烧得面目不清。

据史料记载,这些尸体分别是朱允炆、马皇后等妃嫔。这种说法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可信度相对较高。

结局四:躲起来准备复国。

这有点不能说,但既然有这样的说法,那肯定不是毫无根据的。据说朱允炆跑了出去,然后找到了一个隐居的地方。

他多次想在黑暗中向晋文公重耳学习,打算流浪几十年再回来继承自己的地位。但后来他发现朱棣的治国水平比他强得多,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选择了终老山林。

在以上四个结局中,我更倾向于第三个结局。朱允炆应该在南京解释一下。至于怎么死,可以分几种情况看看。

第一种情况:朱允炆被朱棣杀害。

这是有可能的。既然朱迪想登基,就必须清除这个障碍。但是如果公开杀了朱允炆,势必会让人说他杀了君主和侄子,他不想背这个骂名。

这怎么可能?所以朱迪杀了朱允炆之后,发布了一系列假消息,要么说朱允炆是和尚,要么说朱允炆逃跑了,要么说朱允炆烧死了自己。

总之,朱棣能够安全大胆地成为皇帝,说明朱允炆再也不能出来阻止他了。朱棣很有可能杀死朱允炆。

第二种情况:朱允炆死于乱军。

这也是很有可能的。当时燕王的军队跟着他打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没有辛苦。进入南京后,你觉得你会对南京的人秋毫无犯罪吗?

这是不可能的,至少要给这些人三四天的空窗期,对吧?烧杀抢掠三四天后,朱迪再次大摇大摆地出现,表示要维护军纪。

朱云文逃跑的时候,一分钱都拿不到吧?尤其是金银首饰和玉玺,一定要带防身。结果被乱兵发现,人家为了钱杀了他,好像没什么问题。

第三种情况:朱允炆死于大火。

这可能是朱允炆最好的结局,因为朱允炆在朱棣入宫前确实放了一把火,皇宫被点燃了。

朱迪被杀后,已经能闻到烧烤的味道了。因此,朱允炆很可能把自己和家人埋在火海里,而朱迪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那朱棣在这三种情况下最不想看到哪一种呢?

当然是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朱棣可以自己掌握,也就是说,朱棣有最终决定权杀不杀朱允炆。他也可以设计好怎么杀,反正不要让自己背锅。

第二种情况是朱棣最想看到的,因为这与他无关。如果朱允炆被乱军杀害,那么谁是凶手就不明白了。反正朱迪不是凶手。到时候朱棣可以找结果替死鬼出来,假装为朱允炆报仇。

为什么朱迪最不想看到第三种情况?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朱迪无法控制的。朱允炆想用自己的自焚向世界宣布,他被朱迪逼死了。

这样,朱迪就要背负杀君杀侄的罪过,自古以来,有多少君主有好下场?这是朱迪最忌讳的。

在过去,朱迪可以随心所欲,不管他的名声是好是坏。但在成为世界之主后,朱迪必须考虑自己的声誉。他不能让后来的皇帝背负一个有骂名的祖先吗?

因此,一旦朱允炆被迫自焚而死,朱迪就无法完全控制局面。他可以用武力镇压反对他的军队,但他不能用武器堵住想说话的人的嘴。

朱迪放大招,洗白自己!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朱棣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发现朱允炆自焚后,他立即开始给自己洗白。具体来说,他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证明宫殿里发现了几具烧焦的尸体,但由于面部难以辨认,所以不清楚朱允炆是否在里面。

第二步,让人发布小道消息,说朱允炆隐居,或者说朱允炆出家做和尚。这样,大家就会觉得朱棣似乎真的没有逼死朱允炆。

第三步,让郑和下西洋时,故意随便打听朱允炆的下落。这一次可以坐实了朱允炆出逃的事。其实这都是一场比赛。

第四步是囚禁朱允炆的儿子,给人一种错觉,朱棣似乎想用朱允炆的儿子来威胁可能出山的朱允炆。

这四步棋结束后,你觉得大家还会觉得朱允炆自焚吗?当然不是。各种传说和故事都传开了。普通人知道什么,只是传播错误。

既然朱允炆被朱棣“救活”了,朱棣难道不承担杀君杀侄的罪行吗?这是朱棣最想要的结果。当你怀疑朱允炆没有死时,证明朱棣已经成功了。